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刘永福)3月14日,湄洲日报社记者、编辑代表及各县区报道组(融媒体中心)成员一行前往城厢区,开展2024年春季通联、采风活动。大家先后参观了中电科创城先导区、市美术馆、莆田天顺利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了解城厢区坚持俯下身子抓产业,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推动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成效。参加活动人员在不同平台上留言,畅谈感受。现予摘登:
@小尕囝@南茉:木兰溪南岸,樟林片区,中电科创城核心区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挖掘机、打桩机轰鸣声此起彼伏,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作为城厢区“六园千亿”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的核心产业园,中电科创城项目建设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环保检测平台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产城融合示范区,助力莆田经济高质量发展。
@R:在市美术馆《京杭大运河》大型木雕创作现场,绝美又震撼的木雕作品凝聚着匠人们无数的心血,精益求精,几多不易。车辆行经灵华线,这是莆田首条高标准农村公路,打通了城厢区灵川镇与华林工业园区之间的群山阻隔。我们来到灵川镇桂山村的天顺利邦智能化蛋鸡养殖基地,一排排蛋鸡养殖笼架整齐有序,在机械自动化下,喂料、给水、控温、集蛋等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传统农业与智能科技在这里碰撞出亮眼的火花。
@壹個陳:木兰潮涌,浪奔浪流;凤凰山下,云卷云舒。在中电科创城(先导区)科技孵化基地,各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涵盖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芯片设计、医疗健康大数据等领域,活力城厢,魅力青创!在市美术馆《京杭大运河》大型木雕创作现场,八棵巨大的香樟树,化腐朽为神奇揭示运河文化,近距离观看巨型木雕《京杭大运河》大师、大作、大美!途经新开通的灵华线,两侧苍翠的绿化树,平整宽敞的沥青路面,形成“城区—灵川15分钟交通圈”助力乡村振兴。在城厢区灵川镇桂山村,因地制宜打造家禽养殖、水产养殖两大核心产业,这个山海共富和美乡村走出一条“党建+特色产业”促振兴路子,探索出一套乡村振兴、村美民富的“山海经”。城厢绿色高质量发展,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L:直击制作现场,领略非遗魅力。走进市美术馆——《京杭大运河》木雕创作现场,领略一雕一琢间的中华山河之美,令人大开眼界。一榫一世界,一卯一天堂,每个细节都浸透着工艺师傅的心血,在匠人的雕刻之下树木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以更美丽、更具艺术性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莆田木雕作为传统艺术的瑰宝,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作为新时代媒体人,理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莆田木雕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凝聚“正能量”。
@詹智琼:走进城厢区“六园千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产业园中电科创,感受“产城”融合新质发展力。虽然新闻早已知晓,但在美术馆看到由9根巨型香樟木雕刻的《京杭大运河》刹那间,依旧被眼前的宏伟壮阔和工匠技艺深深震撼。智能化蛋鸡项目,将养殖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厢发展充满青春活力、数字创新、新质高效。
@霖霖@放学请找我:木兰溪畔,一站式高品质科创空间中电科创城先导区已崛起,绿色高质量发展劲正足,以产城融合发展为特色,以软件服务、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将为莆田经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走进市美术馆《京杭大运河》大型木雕创作现场,随着工匠们手中刀刃的舞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逐渐浮现,桥梁、船只、人物、风景……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深受震撼;灵川镇桂山村智能化蛋鸡养殖基地,采用智能化、设施化、标准化的无公害养殖模式,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城厢区将会擘画和谐与拼搏的篇章,为莆田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前一期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