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1:民生
我市油画艺术产业创始人、助力仙游成为全国三大油画基地之一的王永声,年近八旬仍致力于“中式油画”的守正创新——~~~
~~~海外华裔青少年来莆开启中国寻根之旅
~~~城厢区人民法院提醒市民警惕骗局
~~~
~~~
我市油画艺术产业创始人、助力仙游成为全国三大油画基地之一的王永声,年近八旬仍致力于“中式油画”的守正创新——
老画家创“浮彩新韵”画法

  ▲年近八旬的老画家王永声,喜欢创新。他正用“浮彩新韵”画法创作。

  ▲左手执笔,是王永声的创作习惯。

  王永声,1946年出生于仙游县城内街。20世纪80年代初,他将西方油画技法从香港带回老家,开启我市油画艺术产业序幕,助力仙游成为全国三大油画基地之一。经历3次人生转折的他,担起新时代艺术家的时代使命——“中式油画”的守正创新。

  这天下午2时许,我来到城关师范路。拐进一条窄小的巷子,便是王永声的“时敢工作室”,也是他的家。

  40多年来,王永声已经创作1600多幅原创油画作品,数量之多,在油画界少见。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是我国规格最高、水平最高的美术作品展览,他的作品4次入选。

  14岁时,王永声开始接触绘画。他父亲看到他的作品,大为诧异,为他买了画笔、颜料。此后的2年时间里,每次一下课,或一到晚上、周末,王永声便开始练习绘画,陶醉其中。

  除了绘画,他还学跳舞。有段时间,还学会了制作二胡。18岁那年,王永声又迷上“导演”,把自己对音乐、舞蹈、乐器以及绘画等的感悟,搬上舞台。然而,在那个特殊年代,由于家庭出身问题,王永声在考艺校、参军的过程中屡屡碰壁。

  时值知青上山下乡,他去了三明明溪。在那里,王永声组织了一支文化宣传队,四处演出。那段时间,他是当地的文化站站长,被评为省优秀文艺工作者。

  1979年,是王永声人生第一次转折:他去香港打工。在朋友介绍下,他重新拿起画笔,画大型电影海报。那段时间,他参加夜校学习,9个月学完一家知名美院的指定课程,还很快学会油画行画(行业加工性质的商品画)。

  1980年,王永声借了18万元在香港买房。那时,香港的打工者月工资两三千元,他靠着画行画,一个月可以赚1.8万元。仅3年,他就还清房款。

  1983年,看到行画的美好“钱景”,王永声决定为家乡做点事。那一年,他回到仙游老家创办了仙游第一家油画机构——西园画社,开始培训学生。这是他人生的第二次转折。他从香港买进颜料、画布,免费提供给学生。

  油画行画是仙游的空白点,许多学生都是零基础,虽然王永声给他们开的薪酬非常高,学生们也都很努力,但要画好一幅成熟的商品画,没那么简单。

  那些年,王永声每天教学生,改他们的作品,经常到下半夜。看到他学生的作品越来越畅销,他觉得特别有价值。

  1993年,是王永声人生的第三次转折。他跟随香港组织的一个艺术考察团到欧洲考察。所见一幅幅世界名画,无不击中王永声。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只是一个画商,更应该是个艺术家。

  “艺术的核心在于创造,而不是重复。我不喜欢重复传统、重复别人、重复自己。”从欧洲回来后,他关掉了西园画社。彼时,王永声已拥有1500万元资产,被称为“仙游巨富”。他的这一决定让许多人不解。妻子和他结束婚姻,带着所有资产去了香港。

  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怎么办,买材料、办画展怎么办?他卖掉车子和一部分房子,靠着每个月数百元房租维持生活。绵延千年的西方油画传统,如何从描绘中国新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汲取丰厚的现代精神?王永声从数十年人生经历和实践中感悟到,当代中国美术家可以在借鉴西方油画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改造与当代性创新。

  “西方油画注重色彩,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突出意韵,犹如‘画龙点睛’。”王永声开创了守正创新的“中式油画”,既呈现图像时代的观感经验,又深蕴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笔墨传统。

  细看他的诸多作品,都题咏一首深化主题的诗。如《斗笠过小桥》写着“俯瞰桥上斗笠过,小溪迎送农家人”;《童年的梦》诗题:“常有科幻眼前晃,梦游太空共鸟飞”;《秋色晚歌》题咏:“古寺钟声木鱼鼓,秋山荷叶自飘零”……

  这些年,王永声多次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探索外面的世界。

  “文艺对全民族、全社会的‘培根铸魂’作用,已成为新时代艺术家伟大的时代使命。”他说,没有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是没有灵魂的。

  他创作的富有时代精神和生命力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美术大展:1997年,作品《秋韵》入选香港九七庆回归双年展;1999年,作品《情寓绿色中》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1年,作品《抗战凯歌》入选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大展,作为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9年,作品《斗笠过小桥》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4年,作品《留守儿童寻亲记》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为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19年,作品《青篙划破春江水》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采访临结束时,王永声演绎了一种新画法。他让我帮忙,拿几罐油漆、一张纸片、一根一次性筷子、一块画板。借用这些简单的器具,在一个临时砌出的水池里创作。

  现场,颜料浮在水面,画里隐隐灵动的韵律及舞蹈感,王永声称之为“浮彩新韵”。“发现这个技法,是偶然中的必然。我是一个将军,画笔、颜料、音乐、舞蹈……都是我的兵,我带着他们在战场上驰骋,再把战果献给这个世界。”

  王永声也有担忧,当前经济低迷,人们更多关注生存需求,一些画师可能转行谋生,不仅将造成艺术领域人才断层,也会阻碍文化的守正创新。

  “不过,我会坚守自己的本心。我坚信油画的力量,坚信中国力量!”王永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国内国际
   第A4版:公告
   第B1版:民生
   第B2版:荔城观察 生态
   第B3版:三湾潮
   第B4版:金融周刊
老画家创“浮彩新韵”画法
同根同梦 桑梓情浓
刷单能返本金和佣金?
以奖促学 助梦启航
紧急抢修水毁公路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民生B1老画家创“浮彩新韵”画法 2024-07-30 2 2024年07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