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2:城厢观察 教育
~~~——城厢区凝心聚力谱写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新篇章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在莆招生~~~
~~~市法院邀请30余名中学生旁听庭审
~~~荔城一小开展青年教师岗位练兵活动
~~~
~~~
坚定文化自信 凝聚精神力量
——城厢区凝心聚力谱写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新篇章
  华亭镇打造“榕话振兴驿站”,拓宽理论宣讲阵地。

  小学生走进灵川镇东进村非遗民俗文化展览馆和非遗传习所,感受非遗文化。

  □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许文泉 廖娴娴 文/图

  好的宣传就是战斗力、生产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城厢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抢占主阵地,推进文化事业兴、文化产业强,守正创新推动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宣传就是生产力。城厢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区委坚强领导下,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线,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奋力推动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该区加强基层理论宣讲,把好主基调,理论武装走实走深。抢占主阵地,推动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兴旺,为加快建设“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厢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理论宣讲“走新”又“走心”

  “以事为鉴明心智,以人为镜正言行。勤俭清廉正道行,遵纪守法万事兴……”宣讲员身穿红马甲,手拿快板,简明的赞词、嘹亮的声音、欢快的节奏,让现场的党员群众耳目一新。近日,一场别出心裁的宣讲活动在华亭镇园头村勤廉广场的茂良亭内拉开帷幕。

  为扎实开展“党纪宣讲 廉沁华亭”系列宣讲活动,华亭镇充分发挥园头村勤廉广场这一廉政教育现场教学点示范作用,不断摸索创新,运用“理论+文艺”模式,把党纪学习教育同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巧妙对接,让基层党员、干部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接受“别样”的警示教育和廉洁教育。

  小小的快板,生动又活泼,悄然拉近了党纪学习教育与党员群众的距离。听民心、汇民意、聚民力,加强基层理论宣讲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

  城厢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郑碧樊介绍,通过夯实队伍根基、创新宣讲模式、拓宽宣讲路径,全区探索实践“一支队伍”“两个平台”“三化融合”的“一二三”宣讲工作法,推动理论宣讲走深走实。去年以来,共计开展宣讲活动200余场,受众2万余人次。

  城厢区成立“两团多队”宣讲矩阵队伍,组建了区委宣讲团、“厢音”宣讲团、宣讲队,让理论“走心”、宣讲“走亲”、政策“暖心”。其中,“厢音”宣讲团设青春小分队、银发小分队等16支队伍,共有53名宣讲员,镇街“厢音”宣讲队由宣传委员、村居书记、选调生等组成,共有49名宣讲员。

  面对面交流,屏对屏宣讲,线上线下同发力,共画“同心圆”。线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建+邻里中心、农家书屋、革命纪念馆、公园广场等场所,将理论知识从“会场”延伸到“现场”。线上,组织宣讲队伍采用莆仙方言、三句半等方式,录制系列微宣讲视频,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身边。

  乡音乡话、故事分享、红歌合唱……宣讲接地气,群众有共鸣。郑碧樊说,城厢区推进宣讲情景多元化、“厢音”本土化、宣讲立体化等“三化融合”。借助“一溪两岸”地缘优势,打造木兰溪治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宣讲案例;开展“亲历者说”“大国工匠说”系列宣讲;运用快板、喊赞句、三句半等多种接地气的形式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城厢区已打造霞林街道“溪听见闻”、常太镇“圳湖之声”等宣讲品牌,并形成宣讲+文艺、宣讲+公益、宣讲+非遗、宣讲+实训、宣讲+法润等方式,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把党的声音传递到果园、工地、车间等,激励大家以奋斗之姿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答卷。

  文化惠民奏响“最强音”

  舞狮、民俗讲解、架子鼓……7月20日晚,城厢区龙桥街道太平社区文献夜市广场上,华灯灿烂、人声鼎沸,“新风善美 德润莆田”太平社区第二届文化节在此精彩开启,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在城区上演,也在乡村如火如荼开展。

  非遗木雕、纸扎王船、面具涂鸦……6月底,一场傩文化主题研学活动在城厢区灵川镇东进村举行。35名小学生走进该村非遗民俗文化展览馆和非遗传习所,在非遗传承人、皂隶舞面具制作工匠林庆元的带领下手绘傩面具,在交流互动中激发创作灵感,感受非遗文化。

  文化事业发展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城厢区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发展,文化服务供给更惠民生。城厢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佘智敏介绍,该区持续深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举办全国书法大赛精品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美术作品网络展览、“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妈祖故里 灵秀莆田—小小文旅推荐官”视频作品比赛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耕文化惠民,文化事业出彩出新。城厢区精心打磨推荐上百件文艺精品参加全国性各类文艺赛,其中漆画作品《再一曲》入选十四届全国美展漆画展览,并在京展览;中国画作品《十音八乐》入选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览;区美术家协会多名会员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福建选拔展;城厢区融媒体中心摄制的专题片《木兰陂:千年古堰见证城市蝶变》荣获福建省首届“一县一品”福建影像创意大赛金奖;作品《黄镇宇:追光逆袭 逐梦未来》入选“学习强国”2024年春季全国县级融媒优秀作品名单,全市唯一。

  此外,记录收藏民俗风土、弘扬优秀本土文化的《家园记忆》(龙桥篇)已编撰出版,《家园记忆》(凤凰山篇·霞林篇)正在采风,一批立足新时代的精品力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新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绘出“新蓝图”

  暑假期间,莆田市美术馆大型木雕《京杭大运河》《百里兰溪图》创作基地迎来一批批研学的青少年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们,他们一边感受国家级非遗文化莆田木雕的独特魅力,一边了解莆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来一场美好青春与千年雕魂的“双向奔赴”。

  文化活,产业兴。城厢区以春晖木雕艺术馆为重要阵地,长期公益展出木雕作品,推出研学、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对外文化交流等系列主题活动。同时,充分活化这一非遗文化品牌,整合串联广化寺、木兰陂、钟潭瀑布、南湖公园、市美术馆、龟山寺等周边自然、人文资源,推出3条非遗文创工艺旅游精品路线,文旅产业效应显著,先后得到中宣部及省领导的高度肯定。2023年以来,共吸引游客约20万人次。

  深耕细作,文化产业以蓬勃之势,打造城厢新名片。城厢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许淑珍介绍,城厢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合工艺美术文化、乡村振兴、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探索“文化+文物+非遗+民俗+旅游”等叠加模式,有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一个个项目争先落地,让文化产业“如虎添翼”。凤凰福道植物园、泗华郊野公园、木兰陂水文化展示中心、兴化工艺文化展览馆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加速度”。今年,位于联创星领汇广场的“天空之城娱乐厅”项目、落户华林经济开发区的数字印刷项目等陆续签约,发力新赛道,为城厢区文化产业发展添动能。

  汲古润今,擦亮文化名片。该区还强化文物非遗保护传承。今年已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区内现有的133处文物逐一比对、补缺补漏,实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高举旗帜凝心聚力,思想领航破浪笃行。城厢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文化滋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国内国际
   第A4版:看点
   第B1版:民生
   第B2版:城厢观察 教育
   第B3版:天平 晚晴
   第B4版:卫生
坚定文化自信 凝聚精神力量
多彩“公益课堂” 丰富暑期生活
我市6名优秀学子被录取
育人以法 润物无声
展示风采 提升技能
直播普及反诈知识
体验扎染非遗文化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城厢观察 教育B2坚定文化自信 凝聚精神力量 2024-07-31 2 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