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A1: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纪实
~~~林旭阳主持
传承非遗技艺,注入现代元素,这家企业成为全省业界规模最大——~~~
~~~全省残联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在莆召开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传承非遗技艺,注入现代元素,这家企业成为全省业界规模最大——
老绳结编织新时尚
  女工们在工作台上编织绳结。

  全媒体记者 林罗晓 摄

  □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9月下旬,记者来到位于仙游县的福建省柒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只见20多名女工手拿绳线,左缠右绕、前挑后压,生成了“十字结”“金刚结”“盘长结”等造型。今年前9月,该公司实现产值3000万元,已超过去年全年产值,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手工编绳企业。

  “编绳技艺流传至今,有上百种结法值得探索。我们吸收当下流行的时尚元素和色彩搭配,在传统和创新的碰撞中展现编绳技艺魅力。”公司创始人李相锋向顾客介绍着绳结作品。今年,这项传统编绳技艺入选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李相锋成了代表性传承人。

  出生在仙游县西苑乡前洋村的李相锋,从小与绳结结缘。每逢乡村宫庙祭祀、“起厝”落梁、婚礼,或是端午等节日,他都能看到由母亲编织的各式绳结。长大后,他发现从事手工编绳的人越来越少,这项技艺面临着失传。2010年,26岁的李相锋辞别高薪的互联网行业,回到家乡。他跟着老艺人学习,创办了公司,致力于传承编绳技艺。

  区别于机器编织的“格式化”“统一化”,该公司坚持每一个绳结都采用手工制作。“简单的绳结几分钟就能编完,最复杂的绳结需要2天时间。”在工作台上忙碌的女工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手工编织绳结,从头至尾都是以一根绳为材料,编织成“没有正反、左右对称、首尾相接、无始无终”的结饰,有“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团锦结”等上百种基本款式。不同的绳结互相组合,或者与金、银、玉、木、珠宝、天然水晶等搭配,便形成了造型精美、绚丽多彩、寓意美好的传统装饰品。

  “我们的产品既保留了传统,又加入了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公司设计师郑玲玲表示,近期打造的“心愿包”产品,已在多个景区文旅市场亮相,成为爆款。

  如今,“柒集”品牌研发的手工绳结产品2000多种,申请版权专利近1000种,产品种类涵盖手串、脖挂、服饰压襟、家居挂饰、扇坠等,让传统的编绳技艺融入生活,更为实用、富有时尚感。同时,该公司与文旅市场紧密结合,是佛教四大名山文旅产品的核心供应商、故宫的签约供应商、五台山和湄洲岛的签约联名商。产品还被运用在禅茶空间、博物馆、星级酒店等,出口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让东方时尚“走出去”,在工艺美术产业细分新赛道越走越远。

  新闻链接

  福建省柒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了2000多平方米的绳结吉祥文化展馆及非遗传习所,设立非遗大讲堂,定期开展非遗讲座、研学活动,培训从业人员300余人。持续开展公益性技艺培训项目“巧媳妇工程”,吸引众多妇女来学习编绳技艺,助力就业。推进编绳技艺与吉祥文化相结合,开设研学课程,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绳结艺术,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国内国际
   第B1版:民生
   第B2版:秀屿观察 追新族
   第B3版:湄洲岛观察 快乐写作
   第B4版:检察 文体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
各民族一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市政府党组会议召开
老绳结编织新时尚
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
莆田市美术写生作品展览举行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要闻A1老绳结编织新时尚 2024-09-27 2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