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穿藏青色工作服,头戴白色安全帽,目光笃定,说话沉稳,举止干脆利落。他是全国劳模、福建八方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东吴港区第一批建港工作者连俊。
从技术工人到副总工程师,连俊扎根港口一线14年,一直奋斗在港口设备检修、生产、管理一线。他把保安全、保生产、保完好作为工作重点,潜心研究生产工艺,细心分析工艺流程利弊,积极学习、勇于创新,先后参与完成2台桥式抓斗卸船机、3台门座式起重机、3台斗轮堆取料机、16条带式输送机、供配电控制系统、港区10KV 14000KVA高压供电等安装调试项目的招投标及安装调试工作,共提出120项改进措施完善工艺流程,为港区装卸效率升级、提升港区核心竞争力练好内功。
东吴港区处于湄洲湾湾口,空气湿度大、盐度高,风力大,昼夜温差大。“桥式抓斗卸船机滑环箱防凝露技改”是连俊主导的第一个技术革新项目。港区桥式抓斗卸船机高压电缆卷筒滑环箱容易出现大量铜铝腐蚀,造成其绝缘性能大幅度降低,容易发生高压滑环绝缘击穿、弧光短路事件,导致港区该段母线回路停电,若更换元器件费用需要20多万元。为了提高港区高压设备供电安全,他翻阅了大量资料,提出技改方案,仅花费1万多元,就彻底解决高压滑环箱凝露问题。技改后,港区已连续七年未出现高压短路炸机事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创建了“连俊劳模工作室”和省级“示范性劳模工作室”,开展“传帮带”工作,把工作经验倾囊传授给新员工。其工作室累计完成120项技术创新项目,多个项目荣获“福建省劳模工作室优秀创新成果”“福建省2016年度企业职代会优秀提案”及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等,累计完成技术技能培训1024人次。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作为一名党员,连俊围绕港口智能化、全自动化发展目标,持续创新创造,以实际行动为推进港口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郭霖霞 黄国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