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A1:要闻
~~~戴龙成调研存量用地、重点项目、新能源产业等工作
~~~付朝阳到秀屿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献血总量138200毫升,献血总次数达272次,无偿献血志愿者施海龙是全市献血次数最多的个人献血者——~~~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召开
~~~八届市政协第三十七次主席会议召开
~~~市领导检查督导安全生产工作
~~~
献血总量138200毫升,献血总次数达272次,无偿献血志愿者施海龙是全市献血次数最多的个人献血者——
用热血为生命“加油”
  图为12月4日,施海龙在市中心血站献血。

  献血总量138200毫升,献血总次数达272次,是全市献血次数最多的个人献血者……在施海龙的手机里,献血软件记录了他这些年在无偿献血公益路上留下的印记。

  今年50岁的施海龙是涵江区新县镇一名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热心公益事业,坚持无偿献血。从起初的献血知识小白到资深的献血达人,从捐献全血到机采血小板,他这一坚持就是26年。

  12月4日,施海龙如约来到市中心血站,捐献2个单位的血小板,相当于献全血400毫升,这也是他第272次无偿献血。填好登记表,量完血压,待血液初筛合格后,坐上采血椅挽起袖子……对于献血的流程,施海龙早已轻车熟路。

  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针头进入施海龙的血管,鲜红的血液顺着采血导管流入全自动血液分离机离心仓内。伴随着机器齿轮转动,一股淡黄色的液体顺着管路流进了血小板收集袋。同时,在另一根导管中有一股暗红色的液体回流入献血者手臂,整个采血过程大概一个小时。目前正值冬季,献血又逢淡季,一袋温热的血液,就是一份凝聚着善与爱的希望。

  “每隔半年献血一次,每隔两周捐献一次血小板,我每个月基本上都要到血站报到2次,献血已成为生活习惯。”说起献血,施海龙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他第一次献血是在1998年,是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他积极报名参加,献出了200毫升血。至今,他还保存着那本老旧发黄的献血证。

  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从那次“为爱挽袖”之后,施海龙就开启了他的爱心之路。即使工作再繁忙,施海龙也没有忘记抽空献血帮助他人。有一年除夕晚上,他接到血站电话,得知有位患者春节期间手术需要备血。次日正月初一一大早,他便赶到血站献血。

  2006年偶然一天,他从媒体上了解到血液中的血小板也能捐献。于是次日,他便赶到市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考虑到血小板捐献周期短,能帮助更多人,从那以后,施海龙便将献全血改为捐献血小板。每次献完血后,他总是默默地将下次献血时间记在心里,准备下次按时赴约。

  目前,施海龙献血总量相当于一个正常成年人全身血量的20多倍,他也成为市中心血站的“熟客”了。记者问他为什么能坚持这么多年从未间断无偿献血,他微笑着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每次献血后收到血站发来的血液检测合格即将用于临床的短信,施海龙都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愉悦。有规律的献血习惯也让他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年过半百的施海龙,看起来精神抖擞、身材健硕。

  随着献血次数的不断增多,施海龙积累了许多血液科普知识,并逐渐成为无偿献血宣传志愿者。每逢节假日,在街头、献血点、社区,常常能看到他和众多志愿者一起宣传无偿献血的忙碌身影,平均每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都在200小时以上。施海龙因此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终身荣誉奖、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福建好人”等荣誉。

  一份热血,救助一个生命。今年是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主题是“感谢你,献血者”,施海龙认为这是对所有无偿献血者的感谢与肯定。他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挽起衣袖,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让更多的生命得到延续。     全媒体记者 林英 文/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书香
   第A3版:国内国际
   第A4版:生活
深度挖潜增效 加力攻坚冲刺
把产业振兴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用热血为生命“加油”
守正创新 实干担当
学思悟贯通 谋行效合一
强化责任落实 推进问题整改
宣传推介莆田文旅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要闻A1用热血为生命“加油” 2024-12-08 2 2024年12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