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去年以来,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莆田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研究中心”,按照“党政机关+高校+市、区级教研机构+中小学校”的形式,组建大思政联合体,不断完善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取得良好成效。
在深入研磨教材上下功夫,制定分层式目标体系和同心圆式内容体系,常态化开展“市级示范区域教师进修学校协同—学校推进”集体备课活动。将思政课程与志愿服务、党团队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德育任务结合,其中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志愿者每年服务时长30万小时以上,年无偿献血总量突破30万毫升。挖掘学科隐性教育资源,建设非遗展示传习场所、莆仙戏剧传习社等,开展活动1000多场,将中小学学科德育与高校课程思政相贯通,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校馆共建、校企合作活动,邀请企业导师、产业模范指导教材编写、精品课录制和创业创新等项目,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
打造“课堂理论课+主题实践课+理论宣讲课+党团队读书课”融合课程,对相同主题和重复知识进行分层、进阶处理,形成整体衔接的立体化课程群。在教学实践中,我市一体推进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课堂理论课和主题实践课30多场,累计超3000位师生参加。
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常态开展“讲台上的新思想”活动,组织不同学段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同课异构”。召集名师编写红色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经典教育六大系列思政读本。选拔“名师宣讲团”“学生宣讲团”录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100节精品课。建立“教学导师”带教机制,搭建骨干培训、观摩示范、学术交流等平台,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打造教学与科研协作共同体。培养师生担任讲解员、志愿者,通过“党团队”入队仪式或主题活动、理论进校园宣讲、志愿服务、实地考察、基地研学、非遗传承、企业实习等方式,常态化开展主题式“行走的思政课”教学。
(全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