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1:秀屿观察 民生
~~~——秀屿区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项目
一座桥见证下黄七境村民联合抗洪、生产自救的辛酸历史。受益于木兰溪治理,村庄蝶变为城市社区,心怀感恩的居民在新家园建设中融入木兰溪元素——~~~
~~~
~~~
一座桥见证下黄七境村民联合抗洪、生产自救的辛酸历史。受益于木兰溪治理,村庄蝶变为城市社区,心怀感恩的居民在新家园建设中融入木兰溪元素——
战洪桥见证变迁
  战洪桥老照片记录了下黄群众抗击木兰溪水患的艰辛历史。

  上世纪70年代,下黄经历木兰溪水患,灾后重建的“战洪桥”老照片。

  “壶兰七境苑”安置小区内,战洪桥旧址建起的“战洪桥”微缩景观。

  “小区没有河,为何架一座桥?”

  正值木兰溪防洪工程开工奠基25周年,城厢区壶兰实验小学一批学生来到学校对面的“壶兰七境苑”小区内上“思政课”。在一座小型战洪桥前,他们好奇围观,发出疑问。

  “这座桥,与你们学校,还有我们的家园都有关系。”78岁的小区居民、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林国栋向学生们讲述道。

  昔日的下黄是莆田郊外一个蔬菜种植专业村,有梧墩、下度、下黄、黄厝、下埭尾、后墩6个自然村,其中下度分为度前和度后。全村群众分布在7个区域,俗称“七境”。然而,地处木兰溪下游弯道低洼地的下黄,曾经水患连连。村民们大多种植短期收成的蔬菜品种,与雨季、台风季赛跑,还沿着七境接力垒起一道防洪堤。

  那时进城卖菜要绕行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再过两座小石桥,十分不便。1968年,在原下黄大队牵头下,七境群众出工出力,共同在梧墩自然村河道上修建一座木桥,解决“蔬菜村”进城难问题。

  1972年建校的下黄小学是壶兰实验小学的前身。6个自然村都在溪边,桥一头连着梧墩,另一头连着其他5个自然村。有了这座木桥,学生上下学时,少走了许多弯路。不料仅一年,木兰溪洪水泛滥,冲垮了下黄村的防洪堤,也冲毁了木桥、下黄小学校舍。

  1973年的水患,是林国栋挥之不去的梦魇。

  “夜里我睡得迷迷糊糊,突然被外面吵嚷声惊醒。”林国栋回忆道,当时,他慌忙下床,“扑通”一声,一脚踩进水里,原来水已经漫进屋里。跑出门外时,只见家家户户青壮年都背着老人、孩子往外跑。赶到木桥旁,一栋土坯房轰然倒塌,还有一个孕妇和一个孩子遇难。

  “我们能听到女人惊慌地呼救,水流太大了,眼睁睁看着房子塌掉。”时至今日,林国栋仍在痛心。那天,下黄房屋倒塌无数。

  灾后重建,七境村民一起筹资在木桥原址,以石作墩、以水泥为面,筑造一座长约21.5米、宽约4.5米的新桥,命名为“战洪桥”,寄托战胜洪水的期盼。

  25年来,我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推进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

  下黄由水患“洼地”转变为发展“高地”。战洪桥在木兰溪综合治理进程中拆除,原地建起“壶兰七境苑”安置小区。2018年,下黄村民搬进安置小区。

  安置小区面朝壶公山、紧邻木兰溪,坐拥壶山兰水美景,取名“壶兰七境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七境村民团结抗击洪水,生产自救,迎来美好生活。

  这些年来,七境村民支持木兰溪治理和城市建设,下黄也从建制村变为城市社区。经历过木兰溪水患,村民变居民的下黄人更懂得“安居乐业”来之不易。心怀感恩的人们在新家园建设中融入木兰溪元素。

  小区设置下黄村史馆,墙上的战洪桥老照片,记录了下黄群众抗击木兰溪水患的艰辛历史。小区居民在战洪桥旧址立了一座石碑,并依照战洪桥原貌打造了一个长2.5米、宽1.2米、高0.5米的微缩景观,让后辈铭记历史。

  改变的不只是人居环境,还有村民收入和生活方式。原本家家户户种植蔬菜,白天劳作,入夜整理蔬菜,清晨运往集市贩卖。现在洪涝灾害消除了,下黄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了,还扩宽了出租房屋、经营店铺等收入。昔日的“泥腿子”农民,有的成了“包租公”“包租婆”,有的进入企业成为工薪族,有的则干起了个体经营,夜晚还能在小区跳跳广场舞,娱乐健身。

  荔园路从城厢区霞林街道下黄社区通过,不仅改善交通状况,还吸引部分企业前来投资,劳动力得到转移。木兰溪岸建起了步道,年轻人组建木兰溪跑团,老年人组成太极拳队。

  下黄社区党委发扬“战洪”精神,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民生事业,结合社区综合商务区建设,统筹“壶兰七境苑”居民征迁安置的门店、商场,引进绿色低碳的相关商户入驻。还利用居民共有的征迁安置区域,引来一家面点坊,建立长者食堂,让老人们享用“免费早餐”,也让居民们“共享房租”。

  “这里没有河,为何也有一座桥?”

  走出“壶兰七境苑”小区,迎面看到八二一延伸路高架桥,孩子们又发问道。

  林国栋说,这座桥开通后,下黄的发展之路将走得更远。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文/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国内国际
   第A4版:检察
   第B1版:秀屿观察 民生
   第B2版:专题
   第B3版:专题
   第B4版:湄洲岛观察 图说
办好暖心事 增强获得感
战洪桥见证变迁
将拒绝酒驾醉驾纳入驾培必学课程
寒冬有爱 温暖加“被”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秀屿观察 民生B1战洪桥见证变迁 2024-12-27 2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