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兰
天冷了,风也是清寒的,我身着蓝色风衣,系着围巾,漫步在古村小巷中。
静谧的巷陌里,朱红色的琉璃瓦、黛青色的砖墙以及红砂石铺成的小径,拓展出纵横交错的老街,蜿蜒着伸向前去。突然,不知从哪条巷子里传出小调,声音绵长悠远。我屏息凝神,循声而去。一条不起眼的小巷,极窄,只能容两人擦肩而过。巷子深处,隐藏着一座四方小院,美得令人窒息。朱墙碧瓦,高低错落,门前挂着灯笼,红晕晕染开来,里面的陈设古香古色。院子里长满蔷薇花,红的,粉的,密匝匝地开着。
一中年女人身着一袭蓝色印花旗袍,坐在院中一棵大荔枝树下围炉煮茶。她挽着高高的发髻,露出清晰的颈部线条,一对精致的耳环垂在两边,显得高贵大方,又不失温婉的韵味。面前的火炉正旺,上面正烤着柿子、花生和红枣。女人热情地招呼我坐下,一起煮茶,还吩咐人端来特色糕点。
女人轻轻拿起紫砂壶,手腕微微倾斜,茶水顺滑地从壶嘴流出,落入小瓷杯。她朱唇轻启,轻轻抿了一口茶,在阳光下,缓缓诉说着她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末,她随打工潮南下。那时的她,只是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机械动作。然而,她不甘于现状,渴望改变。于是,她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脱颖而出,成了部门的佼佼者,进而晋升为职业经理人。她曾以为,那份收入丰厚且稳定的工作能够陪伴她至退休。但是,世事难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裁员大潮使她失业了,经济支柱也随之崩塌。那一年,她45岁。她焦虑过,担忧过,失眠过,但没有放弃过。
“45岁,人生才刚刚开始呀!”她坚定地说。于是,她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一个自己喜欢的全新领域。她用多年的积蓄,在这个古村落挑选了十几间旧房子,将它们改造成充满韵味的小院。小院内设会所、小酒馆、咖啡馆以及非遗文化宣传工作室。每一个角落都经过她的精心布置,既保留了原始风貌,又融入现代元素。她的小院生意盈门,方圆几十公里的客人都慕名而来,院墙上挂满了游客打卡签名的照片。房顶上,一丛丛三角梅满满地开着,落霞般的,与旁边晾晒着的蓝色印花染布相互映衬。
我的目光落在蓝色染布上。女人说,她还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些蓝色染布,她从选布到刻板、再到染色与晾晒,每一步都严格遵循传统工艺,力求还原那份最纯粹的蓝。她身上穿的旗袍以及工作室里挂着的各式汉服,从染布、绣花、设计、缝制,每一道工序都是她自己亲力亲为。她还经常举办线上和线下的公益讲座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蓝色染布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风过巷子,屋顶上垂挂着的蓝色印花布犹如千帆扬起。两个孩童追逐着太阳的影子,在那片蓝色海洋中嬉戏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