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文/图
3月下旬,80岁的退伍老兵陈秋鸿来到荔城区镇海街道综治中心“老班长信访工作室”,在信访事项处理情况回访表上写下“很满意”三个字,并代表英龙社区水关头自建房小区50多户居民送上一面印有“践行初心使命 力解水涝难题”字样的锦旗。
一旁的镇海街道干部告诉记者,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个及时帮解居民“烦心事”的故事。
陈秋鸿是英龙社区水关头自建房小区居民。“相邻小区改造时,将雨污水混合管接入我们小区雨水井,导致我们小区排水不畅,出现内涝。”他说,他所在的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本就地处低洼,如今一到雨季,更是成为积水“重灾区”,最深处可淹没成年人的膝盖。于是,他请求政府协调解决。
今年1月底,接到信访事项转办通知后,荔城区政府组织区住建、城市管理等部门以及镇海街道,成立联合专项调查组。为精准找出内涝根源,镇海街道借助“全市一张图”平台,收集小区及周边管网分布、地形高差、水系脉络等信息,并把该信访件交由“老班长信访工作室”协助办理。
“老班长信访工作室”目前共吸纳来自镇海街道的13名退伍老兵。参与该信访件办理的老兵们立即行动,逐户走访核实信息,找出地下管网老化、管径过小、与周边市政管网衔接不畅、排水节点设置不合理等关键问题。
“老班长信访工作室”的退伍老兵叶振喜说,他们向小区居民代表分析了内涝问题。随后,街道召开居民议事会,线上线下征集居民意见,制定出科学的改造方案。
然而,要想彻底解决小区内涝问题,就必须破路,重新埋管,实施雨污分离,且施工地点位于梅园东路与八二一街交叉口,车流量大。老兵们发扬敢打硬仗的作风,多方奔走,分别与城管、交通、园林、交警、环保、市政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3月21日,管道施工启动,涉及路段采取“半幅封闭施工、半幅通行”的方式,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施工期间,老兵们积极配合交警维持现场秩序,并当起宣传员,向附近居民讲解工程情况、施工时限,争取大家的理解。老兵们还邀请陈秋鸿及小区居民代表组成居民监督小组,参与施工现场监督。“老班长信访工作室”公布意见反馈热线,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与反馈居民意见,问题在24小时内回应与处理。
采访当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管道施工已经完成,道路恢复通车。施工人员说,连日来,大家加班加点,如期在一个星期内完工。工程已通过验收,待雨过天晴,就可以摊铺沥青路面。
镇海街道党工委书记谢剑峰表示,接下来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对小区排水管网、梅园路地下排水涵洞等设施进行巡查、检测与清淤维护,确保排水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为小区居民营造安全、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至此,该信访件得以化解。“让我惊喜的是,积水与排污堵塞问题能这么快速得到整治,在此我代表全体居民表示谢意……”曾写下信访信的陈秋鸿,这次改向“老班长信访工作室”投递了感谢信。
新闻链接
去年5月,荔城区镇海街道“老班长信访工作室”启动,以党建为引领,发挥“老班长”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助力基层治理。13名退伍老兵退伍不褪色,积极投身邻里纠纷处理、家庭矛盾调解等,维护社区和谐与稳定。2024年,镇海街道信访总量比2023年下降7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