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1:产经
线面“拉”长致富路

  仙游县园庄镇是“中国面点师之乡”,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制作线面历史悠久,享有“十户把索面,时逾三百载”的美誉。

  园庄镇生产的手工线面均用当年产的优质小麦制作而成,线条细匀,质地柔润,落汤不糊,香爽可口。

  园庄镇党委书记陈映真介绍,该镇的义路、宫兜、枫林、高峰、塔兜和洋尾等村有200多户人家制作线面,是仙游传统的“产面大村”,涌现了郑天金等一大批线面制作大师。

  今年42岁的退役军人郑天金是园庄镇宫兜村人,2019年从父亲那接手了制作线面的生意。他边学边练边钻研。“线面制作看似简单,实则讲究力道与火候,面团要拉成0.6毫米的细面,全靠脑手协调的巧劲。”郑天金说,从面粉变成一根根细面,需要经过和面、醒面、切条、搓条、盘条等9个环节。

  线面要做得好,必须与时俱进。2023年,郑天金斥资创办福建九喔食品有限公司,利用闲置的宫兜小学校舍建立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和检测室、农村电商直播间、农村线面研学体验区等,以复合全面的基地综合体,提升园庄手工线面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2023年,“郑氏索面制作技艺”入选仙游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郑天金被认定为第五批仙游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企业被列为“福建省非遗传承实践基地”。

  园庄镇党委政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将线面作为特色产业扶持。过去传统手工制作的园庄线面没有品牌,销售大多靠散卖和熟客,客源有限。近3年,这一特色产业升级后,园庄线面产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

  如今,在保留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同时,园庄线面龙头企业通过配备线面烘干房、冷库等硬件设备,减少天气因素对线面加工的影响,提升效率和质量。厂房内,阳光房既满足传统线面“靠天晾晒”的工艺需求,又通过温控系统突破天气限制。检测室内,高精度水分测定仪、酸度计等设备一应俱全,每批次面粉需经过12项指标检测方可投产。

  标准化工厂可全年不间断生产,线面制作不再是“看天吃饭”,进而带动全镇200多户村民直接参与到线面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中。

  园庄线面还不断研发创新新品。火龙果的绛紫、菠菜的翠绿、胡萝卜的橙黄等来自大自然的色彩被巧妙地融入面团之中,诞生了颜值高、营养丰富的七彩线面,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2年前,莆田首个面点类集体商标的“味在园庄”集体商标的成功注册,给园庄线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随着园庄线面知名度大幅提高,顾客逐渐从省内扩展到浙江、广东等地,甚至远销东南亚等国家。陈国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国内国际
   第A4版:专版
   第B1版:产经
   第B2版:城厢观察 教育
   第B3版:天平 晚晴
   第B4版:卫生
线面“拉”长致富路
杨梅红满枝头绘农旅融合新景
小包裹推动大经济
水果玉米喜获丰收
闲置资源变共富资产
提升食品产业发展质效
举行土地招商推介会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产经B1线面“拉”长致富路 2025-06-25 2 2025年06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