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挂职副院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方军教授的指导下,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成功为一名复杂心脏多瓣膜病患者实施高风险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即球囊扩张术),标志着两院战略合作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迈上新台阶,也为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带来了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患者病情复杂,随时存在生命危险
年近六旬的患者因严重气促胸闷入院,超声检查提示心脏主动脉瓣及二尖瓣都存在重度狭窄(心脏的“门”打不开),且伴有外伤后截瘫、膀胱造瘘术后、长期卧床、严重虚弱等复杂病史,传统开胸外科瓣膜置换术特别是双瓣置换术风险极高。半年前,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团队为其成功实施不开胸介入微创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解除主动脉瓣狭窄,打开生命通道,症状有所减轻。
但是近期,患者气促胸闷又逐渐加重。听闻方军教授挂职任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患者慕名求诊,复查超声显示二尖瓣口面积仅1.0平方厘米,平均压差高达11mmHg,心脏严重扩大,二尖瓣狭窄进一步加重。方军详细问诊、查体,全面评估,考虑目前症状与重度二尖瓣狭窄相关,需要尽快治疗,否则随时存在生命危险。超声提示二尖瓣条件适合做不开胸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球囊扩张术)。由于目前二尖瓣狭窄(多数是风湿热引起的)发病率下降,病例散发,且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难度大、风险高,因此在很多医院已经鲜有开展。
瓣膜介入团队迎难而上,再次打开生命通道
方军作为省内乃至国内少数常规开展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专家,带领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林丽明博士、许开祖副主任医师及超声科翁育娟副主任医师等组成团队,迎难而上,以丰富经验及精湛技术,通过穿刺右股静脉,送入特殊的球囊导管,对狭窄的二尖瓣进行逐步扩张,操作过程精准流畅,再一次为患者打开生命通道(如图)。
术后复查超声显示,患者二尖瓣口面积扩大至1.6平方厘米,平均压差降至5mmHg,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首日查房时,患者激动地表示:“胸闷气短症状大大减轻,感谢专家团队给了我新的生命!”
此次手术是两院战略合作的又一硕果,不仅填补了闽中复杂心脏瓣膜病介入技术的空白,实现新突破,更通过“传帮带”模式提升了本地团队的技术水平。
“今后将持续推动协和医院优质资源下沉,让莆田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顶尖医疗服务。”方军教授表示,未来,两院将进一步深化在疑难心脏病诊疗、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协作,共同打造区域心血管医疗高地,助推健康福建建设。
陈建飞 林丽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