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荔城区镇海街道东梅小区,一段15米长的下磨溪护岸,短短10天内完成了从危墙到坚固屏障的“逆袭”。这一民生工程的快速推进,不仅消除了居民身边的安全隐患,更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隐患处置彰显责任担当
“下磨溪护岸墙出现严重裂缝,最宽处可容纳拳头。”前段时间,一场暴雨过后,东梅小区物业经理向镇海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林聪紧急报告。林聪赶赴现场后发现,护岸墙裂缝从根部延伸至顶部,墙后便是三栋居民楼,存在安全风险。
情况紧急,林聪逐户走访居民,记录下小区围墙悬空、道路临崖,群众活动空间存在隐患等诉求,短短两小时便收集到居民签名的诉求单。他迅速前往街道办事处汇报,强调该隐患的紧迫性。随后下磨溪护岸应急改造被列为“民生急事”之首。
■程序公正筑牢工程根基
“这是关乎群众生命安全的工程,必须严格按规矩办。”在护岸改造工程招标筹备会上,镇海街道办事处招投标办负责人明确要求。依据招标投标法,镇海街道办事处要求参与投标企业须具备市政公用工程三级及以上资质,且拥有两项及以上防洪工程业绩,有效保障了参与企业的专业水平。
开标当日,由水利站专家、造价工程师、社区干部及居民代表组成的评审组各司其职。水利专家仔细核验设计图纸的抗台风性能,对钢筋间距等关键指标提出专业意见;造价工程师对工程预算进行审核,确保资金合理使用;社区干部全程监督投标文件的密封与拆封,居民代表则参与全过程监督。
其间,一家企业因投标文件未按规定盖章,不符合法定要求,被当场宣布废标。这种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杜绝了“人情工程”的可能。最终,一家市政园林有限公司凭借专业方案和合理报价中标,其资质、报价等信息及时在社区公示,接受居民监督。
■制度创新保障工程时效
为确保工程如期完工,镇海街道创新推出“双保证金+逾期罚款”机制。中标企业须缴纳10%的投标保证金和10%的履约保证金,若逾期完工,每日将处以2000元罚款。这一机制为工程推进注入强大动力。
施工期间,工地实行24小时轮班制,两台挖掘机昼夜作业,工人分成三个班组接力施工。社区监督小组每日两次到现场检查,居民也主动参与监督,提出的“加密钢筋间距”“放缓步道坡度”等建议均被采纳。当第五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完成时,居民们在社区群里分享夜景照片,字里行间满是满意与安心。
工程竣工后,经检测,新护岸的抗冲刷能力提升50%,雨季相关投诉归零。
如今的下磨溪东梅小区护岸,已是一道安全屏障。林聪表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才能把民生工程办到群众心坎上。”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蔡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