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李俊华)为推进荔枝产业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融合发展,7月15日,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携手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组成调研组,赴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调研荔枝产业发展情况,重点考察蔡襄荔枝文化小镇(荔娘荔枝科技小院)申报国家级科技小院的筹备工作。
东宅村是福建省一村一品荔枝专业村,连同周边九社、溪南、下社3个行政村,共有超1000亩成片的陈紫“旱地”荔枝林,为我市最大的旱地荔枝林,是荔枝主产区之一。坐落该村的蔡襄荔枝文化小镇(荔娘荔枝科技小院),原为市科协科普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省科普教育基地、省青少年科技教育重点示范点,以北宋名臣蔡襄《荔枝谱》(世界第一部果树分类学专著)为文化IP,致力于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蔡襄荔枝文化小镇核心产区,详细了解荔枝种植技术、品种改良及产业链延伸情况。
看着一串串红彤彤的荔枝果挂满枝头,市农技协联合会理事长谢宗辉介绍,原市科协科普示范基地曾经在东宅村经营种植荔枝基地35年之久。20多年来,基地“旱地荔枝”种植经验通过培训,向全市荔枝果农推广,总培训人数2000多人。2024年3月,中闽景悦(莆田)管理有限公司接盘运营蔡襄荔枝文化小镇项目,依托千年荔枝种植历史与蔡襄《荔枝谱》文化底蕴,通过“科技+文化+产业”模式,推动荔枝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已成为莆田特色农业的一张亮眼名片。他说,申报国家级荔枝科技小院是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与地方资源的重要契机,可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农户增收。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林授锴博士表示,将发挥高校专家科研优势,组建荔枝科研团队,围绕国家级荔枝科技小院相关工作,为生态种植、病虫害防治、二三产融合、科普等科技小院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据了解,“科技小院”是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推动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通过派驻研究生和专家团队驻村帮扶,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田间地头。我市目前已有8个国家级科技小院。此次若申报成功,蔡襄荔枝文化小镇(荔娘荔枝科技小院)将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荔枝主题科技小院,为全市乃至全省荔枝产业提供技术示范与人才培训支撑。
枫亭镇人大主席黄勇锋等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国家级科技小院建设标准,强化与高校合作,挖掘蔡襄荔枝文化价值,打造集种植研发、科普教育、文旅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