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A4:看点
“鸟来了,游客就来了”
——走进云南热带雨林“观鸟秘境”

  在中老边境的热带雨林深处,潺潺山泉旁藏着一处“观鸟秘境”。清晨,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摄影爱好者们在此架起“长枪短炮”,静静等待鸟儿翩跹而至。

  这个观鸟地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么等新寨附近。“以前的‘打鸟’是把鸟当作猎物,现在的‘打鸟’是把鸟当作模特。”么等新寨的哈尼族青年飘海笑着说。

  作为当地第一个建起“鸟塘”的村民,飘海见证了这片山林从打鸟地到“观鸟天堂”的转变。

  飘海依然记得,以前村民们的鸟类保护意识较弱,小孩子会不时带着弹弓去打鸟,村民也从没想过保护鸟类能带来收入。

  改变始于2019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推进乡村振兴项目时,发现勐仑镇多个村寨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便动员当地村民通过改造环境吸引鸟类栖息,发展生态观鸟旅游。植物园专家考察了勐腊县十几个寨子,最终选中包括么等新寨在内的4个村寨作为试点。

  “专家手把手教我们引水造塘、布置食源,还送来了望远镜和鸟类图鉴。”飘海回忆道,自幼喜爱鸟类的他主动报名参加植物园专家组织的培训,并花了半年时间在雨林里追踪鸟群。飘海最终在橡胶林里一处泉眼旁建起了“鸟塘”,他仿照自然水系挖出水塘,用竹筒引水形成小型瀑布,并在旁边撒上一些面包虫和玉米粒,吸引鸟类前来栖息。

  “鸟塘”建成后,双辫八色鸫、银胸丝冠鸟等珍稀热带森林鸟类成为了这里的常客。飘海的“鸟塘”也很快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的观鸟爱好者前来“打卡”,旺季时一位难求。“暑期研学团最多,孩子们一边看鸟一边学知识,我不仅教他们辨别不同鸟类,也会给他们宣讲保护鸟类的重要性。”飘海说。

  如今,飘海的“鸟塘”每年可以带来近20万元的收入,他还主动拿出约10%的收入用于村集体经济分红。

  通过观鸟旅游,当地还发展出了“后备箱经济”,前来观鸟的游客除了支付观鸟费用,还会购买村寨里的茶叶、水果、坚果等土特产,村民也因此多了条增收渠道。

  “鸟来了,游客就来了,村民钱袋子也鼓起来了。”飘海说,如今,村里已有四户人家建起“鸟塘”,开起了乡村民宿,还有一些村民也在尝试着开“鸟塘”,开哈尼族特色农家乐,大家还自发组成巡护队保护山林。

  曾经的打鸟地如今成为了“观鸟天堂”,生态保护的种子在边境村寨生根发芽。飘海说,他会将经营“鸟塘”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乡亲们,带动大家增收致富。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国内国际
   第A4版:看点
   第B1版:产经
   第B2版:城厢观察 教育
   第B3版:天平 晚晴
   第B4版:卫生
为何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做“绿领”?
“十八般凉艺”引客消夏
用大量智能手机可以构建地震监测网络
图片新闻
“鸟来了,游客就来了”
让更多育龄女性留住生育希望
研究揭示吸烟致人体组织加速衰老分子机制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看点A4“鸟来了,游客就来了” 2025-07-23 2 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