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最初不理解政策,到后来通过镇包片、村“两委”召开村民议事协商会,大家坐下来把问题摊开说、把方案商量透,最后不仅支持了复耕,还主动参与进来。”7月16日,在华亭镇埔柳村“两委”班子组织召开的议事协商座谈会上,村民徐梅媛的话引起了在场群众的共鸣。
作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埔柳村党委以“有事敞开说、难事共商议”的协商机制,将“村委会的事”变成“大家的事”,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主体、治理赋能、产业兴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埔柳村将“群众主体”理念深度融入议事协商机制,创新建立“党委+村干部+党员+群众”的民主议事模式,把议事协商平台设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把党的领导贯穿议事协商全过程,从邻里纠纷调解到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从产业规划到民生项目落地,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埔柳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逢付坦言,这种“群策群力议发展”的模式,既传承了“千万工程”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也通过“阳光议事”制度让决策透明化、参与常态化。
议事协商的“软实力”,正转化为产业振兴的“硬支撑”。近年来,埔柳村立足本地花果资源禀赋,以组织联建、利益联结的方式,通过盘活闲置集体资源,成功流转村集体土地700余亩,先后引进园林集团、遇花缘园艺、绿丰园艺、瑞园果蔬等多家企业,推动花卉、果蔬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该村积极融入“共富桂”片区发展布局,一方面建设桂圆加工厂房,完善龙眼种植、采摘、加工全链条,让“小水果”变身“大产业”。另一方面流转60余亩集体土地,争取各级财政资金150万元,打造集休闲观光、研学体验、采摘游乐于一体的“兰亭农场”,探索“农业+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
张逢付说,无论是项目选址、资金使用,还是收益分配,都通过议事会征求村民意见,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下一步,埔柳村将围绕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群众关切,探索“线上+线下”协商模式,绘就乡村振兴更美画卷。 陈颖 翁佳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