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1:产经
议事协商“软实力” 产业振兴“硬支撑”

  “我们从最初不理解政策,到后来通过镇包片、村“两委”召开村民议事协商会,大家坐下来把问题摊开说、把方案商量透,最后不仅支持了复耕,还主动参与进来。”7月16日,在华亭镇埔柳村“两委”班子组织召开的议事协商座谈会上,村民徐梅媛的话引起了在场群众的共鸣。

  作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埔柳村党委以“有事敞开说、难事共商议”的协商机制,将“村委会的事”变成“大家的事”,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主体、治理赋能、产业兴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埔柳村将“群众主体”理念深度融入议事协商机制,创新建立“党委+村干部+党员+群众”的民主议事模式,把议事协商平台设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把党的领导贯穿议事协商全过程,从邻里纠纷调解到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从产业规划到民生项目落地,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埔柳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逢付坦言,这种“群策群力议发展”的模式,既传承了“千万工程”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也通过“阳光议事”制度让决策透明化、参与常态化。

  议事协商的“软实力”,正转化为产业振兴的“硬支撑”。近年来,埔柳村立足本地花果资源禀赋,以组织联建、利益联结的方式,通过盘活闲置集体资源,成功流转村集体土地700余亩,先后引进园林集团、遇花缘园艺、绿丰园艺、瑞园果蔬等多家企业,推动花卉、果蔬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该村积极融入“共富桂”片区发展布局,一方面建设桂圆加工厂房,完善龙眼种植、采摘、加工全链条,让“小水果”变身“大产业”。另一方面流转60余亩集体土地,争取各级财政资金150万元,打造集休闲观光、研学体验、采摘游乐于一体的“兰亭农场”,探索“农业+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

  张逢付说,无论是项目选址、资金使用,还是收益分配,都通过议事会征求村民意见,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下一步,埔柳村将围绕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群众关切,探索“线上+线下”协商模式,绘就乡村振兴更美画卷。         陈颖 翁佳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国内国际
   第A4版:看点
   第B1版:产经
   第B2版:城厢观察 教育
   第B3版:天平 晚晴
   第B4版:卫生
议事协商“软实力” 产业振兴“硬支撑”
“小鲍鱼”的“国际范”
莆头作业区5号6号泊位沉箱全部安装完成
莆田口岸上半年原木进口突破60万根
东海鞋服科技产业园配套设施加快建设
AI“慧眼”赋能“智”造升级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产经B1议事协商“软实力” 产业振兴“硬支撑” 2025-07-23 2 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