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位于荔城区北高镇岱峰村的红山动物园正式开园,为该镇乡村旅游路线增添了一个重要节点,这是全市首个村级游乐型动物园。
当天现场,游乐区的卡丁车、小火车等项目游客如织,笑声、尖叫声与音乐声交融;林荫下层层叠叠的圈舍,集结了矮脚马、孔雀、骆驼、羊驼、刺猬等20多种萌宠。看着园区涌动的人流,村党支部书记朱金山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这个强村富民项目,是他和村“两委”干部连续忙碌1个多月的成果。
年过半百的他曾是一名商人,在哈尔滨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是什么驱使他暂别安逸的生活,选择回村当“领头雁”?他告诉记者:“是割舍不断的乡愁。”
岱峰村群山环绕,原是荔城区重要的农业村之一。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寻求出路,留下老弱病残,发展滞后。每年春节返乡,看着村里落后的生活环境,朱金山的心里很不是滋味。2024年3月,他回乡接过重担,聚人心、抓教育、修村道、畅河沟、化矛盾,乡风民风悄然改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河道清淤疏浚、加固护坡需要资金,村道硬化亮化需要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也需要资金。钱从哪儿来?他以身作则带头捐资,发动在外近80名乡亲建言献策、反哺桑梓,累计募集资金超600万元,成立慈善爱心基金会,打通公益事业的“最后一公里”,系统化、规范化、精准化助力岱峰村振兴。他说:“我们充分尊重捐款人意愿,善款善用,所有资金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更好服务村民。”
一位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告诉记者,以前一遇水患,她家稻田就被淹,去年村里调来挖掘机把河道里的淤泥、杂草以及长期积累的生活垃圾打捞起来,河道恢复流动,河水变得清澈,大家晚饭后就聚在河边散步乘凉。今年汛期,岱峰溪1000余米的支干沟渠排水顺畅,全村农业生产不再受水患困扰。
不仅如此,在朱金山及村干部的耐心协调下,十多户村民化解了因道路引起的纠纷问题,邻里关系重归于好。去年10月底,村里一条长516米、宽3.3米的消防道路硬化亮化落地实施,成为村民的“致富路”、干群的“连心路”。“以前下雨天出不了门,现在大车都能直接开到家门口,路通了,‘心’也宽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村民朱金松感慨道。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为表达对村干部的感谢,村民们以最朴实的方式为村干部点赞。身患残疾的村民朱某玉长期被户籍问题困扰,朱金山得知情况后,多次往返派出所等地为其申报户口和残疾证。考虑到朱某玉家庭困难,还为其申请纳入困难群体,并安排其到养老院生活。为此,朱某玉及其家人特地给村委会送去锦旗,表达感激之情。记者在该村村委会看到,两面墙上挂满了锦旗,这是一个个乡村治理的暖心故事。朱金山说:“农村工作远没有想象中简单,但只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朱金山深知,要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依赖“外部输血”,关键要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为此,在村庄发展中,他提出走特色路、打生态牌,带领党员群众在乡愁里“觅金银”,探索“强村公司”模式,用好现有资金存量和资源资产,成立荔城区岱烽荭山游乐园有限公司,做到既重“面子”扮美家园,又重“里子”增加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效益最大化。
眼下,朱金山和村“两委”干部正在策划结合现有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生态采摘园、民宿、乡村美食等项目,围绕自然教育、亲子互动等主题,培育文旅“出圈”新动能。 全媒体记者 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