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1:产经
从水患洼地到产业沃土
——“两山”理念引领木兰溪流域绿色发展
  涵江区双福村美景。全媒体记者 陈斌 摄

  ▲基地的花卉迎来采收季,即将远销东南亚、欧美市场。黄冰倩 摄

  立秋时节,木兰溪畔绿意盎然。在全省最大朱顶红培育基地——仙游度尾木兰溪畔农文旅融合示范基地,260万株朱顶红迎来采收季,即将远销东南亚、欧美市场。

  木兰溪畔农文旅融合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1.33亿元,包含花卉交易中心、球根花卉种源扩繁区、研学培训基地、创意花卉生产区、新品蔬菜生产区、鲜切花生产区等,打造集品种研发、生态种植、科普教育、文旅开发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体。

  眼下,该基地已完成1600亩土地租赁,吸引恒隆园艺、众志成花卉、佳沃莓好拾光等9家花卉种源生产企业及果蔬种植大户入驻,成为莆田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

  这个农文旅综合体,正是莆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动木兰溪流域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作为全国唯一以流域命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木兰溪流域1732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正奋力书写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新篇。

  好生态彰显实践伟力,更考验治理智慧。木兰溪全长105公里,流经4个县区28个镇街。以前,因为上下游权责不清、利益不清,治理起来困难重重。破局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我市首创木兰溪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下游出钱,上游治水,大家一起协同治理、保护。

  实践成效清晰可见:在木兰溪上游,仙游县10个国省控断面和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今年还入选全国生态综合补偿重点区域名单。

  高水平保护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如何让绿水青山的价值不止于“观赏”,更能转化为发展的动能?木兰溪畔的实践给出答案:通过全链条、多业态的深度融合,重构产业价值,将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农文旅融合率先破题。据省溪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亚平介绍,木兰溪畔农文旅示范基地颠覆传统农业模式,聚力品种研发、生态种植、科普教育与文旅开发。如今,依托木兰溪生态禀赋,基地衍生出千亩花田、种苗扩繁区、科普露营地等多元业态。

  传统农业悄然变革。基地不仅推行“稻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还牵手福建农林大学、上海园艺培训示范中心等机构,引进智能温控技术,攻克多个“卡脖子”难题,年有望自主培育30个花卉新品种。

  文化赋能成效斐然。基地深挖当地艺雕和李耕国画文化基因,培养兼具匠心与农艺的农艺师,将朱顶红等微盆景升华为“艺术品”,单盆售价近千元。

  文旅产业乘势而起。基地以“花卉研学+农耕体验+IP衍生”为核心,实现“春夏季赏花、秋冬季耕作”的全季运营,吸引众多夏令营和企业团建订单,带动周边经济活力,在这里传统农业正迈向绿色新质生产力高地。

  从单一农业跃升为“生态+科技+文化+旅游”的跨界融合典范,木兰溪畔的产业升级之路深度释放了“绿水青山”的多维价值,标志着传统农业正迈向绿色新质生产力高地。

  从一域看全局,木兰溪昔日的水患洼地早已成为产业沃土:10条重点产业链强核提质、链链相促;华峰、三棵树、永荣、赛得利等一批绿色智能制造企业向绿向新向未来;蓝色粮仓、绿色能源书写莆田向海图强的全国样本。

  生态之美,最终要转化为百姓脸上的幸福笑容,方显其真价值。

  八月龙眼香两岸。城厢区华亭镇埔柳村有600多亩龙眼林,村党委书记杨金山开心地说,今年长势好,龙眼大丰收,村民发展桂圆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作为“共富桂”片区党建联盟牵头村,埔柳村通过“党委+合作社+农户”模式,携手共拓桂圆产业,年可带动村民创收500多万元、村财增收60多万元。

  这种“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共富模式,正在木兰溪全流域精彩演绎:仙游“柚相邻”片区5个村居集体入股,收获股金、租金、酬金“三金共富”;荔城区“水上巴士”等项目串联2镇5村,激活荔林水乡共富潜能;涵江区双福村一村富带动一片兴;莆田首个省级湿地公园——木兰溪口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木兰溪口湿地红树林保护区成立,促进湿地生态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从葱郁山区到广袤平原,再到蔚蓝海岸,生态红利如同木兰溪水般奔流不息,滋养莆阳大地。

  今年,我市计划打造60个乡村振兴共富示范片区,让226个村居共享发展成果。

  木兰溪畔,只此青绿,和美莆田、共同富裕的绿色发展画卷正徐徐铺展。

  全媒体记者 林婷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国内国际
   第A4版:看点
   第B1版:产经
   第B2版:城厢观察 教育
   第B3版:天平 晚晴
   第B4版:卫生
从水患洼地到产业沃土
国投湄洲湾能源供应项目建设火热推进
激发文旅消费潜能
专家团队为农业添智赋能
全市营业面积最大的莆田版“胖东来”开业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产经B1从水患洼地到产业沃土 2025-08-20 2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