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宁夏同心县第六中学九年(4)班,莆田援宁教师何德华带领学生们深情朗读艾青名篇《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教师节来临,这铿锵有力的诗句,令何德华心潮澎湃。
8月底,这位支教队长第三次告别家乡,带领新一批莆田市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宁夏同心县第六中学支教。
黄土高原的教师节,质朴而又温情。课后,同心县第六中学的校领导逐一敲开7位莆田援宁教师的宿舍门。他们手里提的,不是鲜花与礼盒,而是沉甸甸的米和金黄色的胡麻油,还有几盒当地特色美食——有刚刚出锅、香气四溢的馓子,也有甜糯可口的油香粿粿。
“辛苦了!过节了,给你们准备点吃的!”一句朴实的问候,让远离家乡的何德华倍感温暖。
“今年是在宁夏同心支教的第三个教师节,我百感交集。”昨日,在与记者视频连线时,何德华讲起支教团队的故事,提到了三个关键词。
看见
“第一个关键词是‘看见’。我看见了西北的辽阔,看见了孩子们眼中的渴望,也看见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初心。”何德华说。
2022年,莆田市开启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组织首批9名教师到宁夏同心县支教,提升当地教育教学质量。
2023年,城厢区南门学校作为莆田市牵头单位,召集第二批9位骨干教师组成“组团式”帮扶团队,赴宁夏同心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教育人才帮扶工作。
作为南门学校副校长,何德华担任领队。“我受益于教育,坚信读书改变命运。”他说,选择援宁,是希望把爱与智慧传递给这里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同心六中虽在县城,也是扬尘之地,气候异常干燥。初来乍到,何德华打喷嚏、流鼻涕、流鼻血。同心县的饮食咸、油、辣,胃也“闹革命”。他克服水土不服,全身心投入支教。
然而不久后,老家76岁的母亲被查出患有严重疾病,何德华心急如焚。因母亲病情越发严重,那年10月30日,他匆忙向福建莆田援宁指挥部请假,回家陪伴母亲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办完丧事,他就返回同心县。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更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何德华坚定要上好每一堂课。
为实现精准帮扶,每个支教老师都结对一名学生。与何德华结对的虎晶晶是一个文静内敛、略显羞涩的女生。
他观察到,虎晶晶将语文视为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学习不主动,课堂少有发言。他制定了“先育心,再育智”的渐进式帮扶策略,在课余时间常与晶晶谈心,了解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在学习上引导她学会理解,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鼓励她多阅读、勤表达。经过两年持续引导,虎晶晶摆脱了对语文的疏离感,成为班上语文学习“进步标兵”。
虎晶晶的成长案例,让何德华深刻体会到,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见证了一个孩子学习潜力被点燃后,他更加确定要扎根支教一线,让更多孩子树立自信,逐梦圆梦。
扎根
“第二个关键词是‘扎根’。我们努力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不仅上课,还致力于教研培训、 结对帮扶,与当地老师结下深厚情谊。”何德华说。
3月13日,南门学校举行“AI技术赋能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校本深融实践的培训”,通过国家智慧云平台向同心六中分享,传导利用科技创新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上应用新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支教团队把莆田学校先进“一研一听二学三备四统一”的集体教研模式复制到同心六中,共同打造“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强力推进高效课堂。每当南门学校开展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都同步直播,让同心六中教师共同听课、评课,有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同心六中年轻老师多,教学经验不足,支教团队把他们作为帮扶重点。同心六中的教师到南门学校跟岗学习。南门学校也派老师到同心六中“送培送教”。目前,援宁教师团队通过“师带徒”和“团队带团队”方式,结对帮扶36名教师,累计听课156节、评课150节。
今年,同心六中九年级学生童龙以714.89分取得建校以来最高分,位列全县前15名,令莆田支教老师格外振奋。
结对帮扶以来,同心六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中考成绩综评位居全县第7名,上重点高中人数34人。2024年,上重点高中人数45人,中考成绩综评跃居全县第5名。今年上重点高中50人,600分以上78人,620分以上59人。
融合
“第三个关键词是‘融合’,同心县成为我们第二故乡,我们带来的教学理念被当地老师接纳和转化。”何德华说。
一次同心行,一生闽宁情。4年来,莆田市共派出32名骨干教师支教,书写山海情深的故事。
南门学校音乐老师许丽君家中有年迈的父母,但她扎根同心,组建了同心六中舞蹈队,展示闽宁协作风采。
文献中学老师陈晨阳告别初三毕业班的大儿子和刚满4岁的小儿子,踏上援宁旅程,这一来就是4年。他积极筹资,为同心县困难学生捐赠运动鞋1000多双、运动服800多套。
2018年城厢区青山学校老师陈志行曾到新疆支教,2023年再次报名援宁。他把他乡当故乡,发挥体育教学优势,帮扶同心六中发展篮球、足球、田径等体育项目,帮助同心县的孩子们强健体魄。
莆田五中的章益捷和卢永华、莆田十二中的王庆辉和卢文芳、文献中学的林一敏、柯朱学校的蔡春城、东沙中学的蔡忠贤,还有仙游县的张晨灿、郑永强和林昭华……一批又一批的支教老师薪火相传,如盏盏烛光,点亮了同心学子的人生梦想。
又是一年教师节,何德华感慨地说,如果说教育是一场爱的远征,那支教老师就是点灯人,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哪怕只有短短一程,亦足矣。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