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傅梅香 通讯员 许双萍 郭霖霞 文/图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湄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站在岛岸一体化的新起点上,提高站位、找准定位、争先进位,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做实教育惠民实事,全力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9月9日,湄洲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嘉奖教育战线的先进典型,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会上,14位老师获“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30位老师获“先进教师”称号,15位老师获“优秀班主任”称号。这既是对湄洲教育工作者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湄洲深耕教育事业、推动岛岸一体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湄洲党工委书记龚冠雄强调,全区上下要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位置,以昂扬姿态、饱满热情投身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实践中,结合岛岸一体发展战略,凝聚上下合力推动湄洲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湄洲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龚承恕要求,要进一步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站位、开拓创新、勇争一流,共同开创湄洲教育发展新局面。
完善硬件设施 筑牢教育发展根基
9月1日,山亭西埔小学新校区正式迎来一批新学生。孩子们在崭新明亮的教室中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活。
西埔小学新校区占地9亩,总投资1015万元,配备12间教室和功能室、2间教师办公室及1座可容纳全体师生的礼堂,于今年春季正式投入使用。校长程国明表示,新校区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师生提供了更优质、舒适、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秋时节,走进湄洲各中小学校,处处可见崭新的教学楼、宽敞的教室和孩子们欢乐的身影。
教育硬件是教育质量的基石。面对各级财政紧张的情况,湄洲党工委、管委会主动作为,多方筹措资金,通过政府补助、学校自筹、村居奖教助学中心及爱心人士捐赠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各镇、村(居)充分发挥民间资本优势,支持学校教学楼、配套设施和功能室建设与提升,基层学校办学条件日益完善,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与幸福感持续提升。
在学前教育领域,湄洲以创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为抓手,严格对标教育部《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累计投入3500多万元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成功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认定,成为我市首个获此称号的区县。尤其在学前教育寄午服务方面,实现了全学段、全域覆盖,切实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发展需求,湄洲坚持问题导向,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启动义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提升工程,计划投入870多万元全面升级义务教育学校设施设备,进一步夯实优质均衡发展基础。
截至目前,湄洲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完成率100%,所有学前教育小学附设班均被确认为市“乡村学前教育标准化办学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完成率100%,4所学校入选省级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该区共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5所,新增高中学位2000多个。
建强师资队伍 擦亮教育质量品牌
莆田妈祖中学连续三年获评市教育系统高中教育先进学校;忠门中心小学获评“市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学校”;湄洲第二中心小学获评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荆泽高级中学获评市高中教育进步学校。其中,妈祖中学的“逆袭”尤为亮眼——2025届高中毕业生高一录取成绩为全市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2025年高考成绩再创辉煌,众多学生在这里实现“低进高出”的华丽蝶变,成功考上理想的高等院校。
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是湄洲党工委、管委会以改革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激活用人机制、壮大教师队伍,为教育质量提升注入强劲活力的生动体现。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湄洲坚持“引育并举”。一方面,制定专项考核招聘方案,精准引进优秀新任教师;另一方面,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遴选推荐9名青年教师申报市级名师工作室成员或研修人员,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充分借助外部优质资源,积极推动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与莆田市内优质校园开展交流教学研讨、中高考备考经验分享活动,并定期邀请市内教育专家和学科名师来岛开展专题讲座、课堂指导,为教师搭建学习提升的平台。仅今年上半年,就投入近百万元,组织1500多人次教师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师专业素养显著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
此外,湄洲出台《湄洲岛中小学、幼儿园临时聘用合同制教师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完善考核评价管理,落实同工同酬,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提前预核编制需求,落实“县管校聘”政策,对自然减员岗位及时公开招聘补充。采取“编内+编外+第三方购买”及富余教师校际调配交流等方式,弥补编制总量不足。实施《湄洲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聘后管理细则》,通过聘期内综合量化考核,建立岗位“能上能下”管理机制,激励教师教书育人、担当作为。
针对偏远海岛教育资源分散的问题,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历经五年,全面完成小学和学前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教育布点,采取“中心校(园)1托N”管理模式,凸显集团化办学优势,促进育人质量全面提升。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今年湄洲妈祖慈善基金会、华峰华锦有限公司各捐赠100多万元用于奖教助学,进一步凝聚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合力。
“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关怀,让我们有了坚守的底气。”在莆田妈祖中学任教20多年的老师彭魏说,看着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升,自己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聚焦公平温度 守护每个孩子成长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湄洲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先后走进湄洲岛妈祖实验幼儿园、湄洲第一中心小学、湄洲第二中心小学,慰问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为他们带去物质帮助和精神鼓励。
湄洲绝大部分地区为沿海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较多。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师资均衡配置的同时,党工委密切关注重点群体和特殊群体,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原则,全力保障每个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我们通过保障随迁子女平等就学、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举措,全力守护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利。”湄洲社会事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坚持“两为主”原则(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简化入学流程,全面取消不必要的证明材料,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应收尽收。同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动态管理台账,开展“百校访千师,千师访万家”活动,构建“学校关心教师、教师全员参与、形式灵活多样、覆盖全体学生、关注特殊群体”的家校社共育新格局,让留守儿童在关爱中健康快乐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湄洲党工委、管委会还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确保“应助尽助”,彰显湄洲教育的温度。此外,湄洲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教育资源,依托海蚀特色地貌、生态低碳样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势,打造了一批研学实践基地,丰富青少年课外实践体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妈祖文化、莆仙戏等本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品牌,让孩子们在接受优质教育的同时,传承文化根脉、提升综合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湄洲正锚定“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生态、提升质量,全力推动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跨越,用心用情把群众“心头事”办成满意“暖心事”,凝聚岛岸一体协同之力,谱写育人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