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兴
莆田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是我省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共闽中地方组织的发源地和所在地。早在1926年2月,闽中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就在莆田哲理中学钟楼建立,成为点燃莆田以至闽中地区的革命火种。在之后长达24年的革命斗争中,闽中党组织和游击队以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或独立开展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同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赢得了闽中“红旗不倒”的赞誉。在长达24年的革命斗争中,以莆田为主体的闽中游击区成为南方八省独立游击区之一。数以万计的莆仙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重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漫长的革命斗争,给莆仙大地留下无数的革命遗址、遗迹和革命故事,可以说,莆仙大地每一寸土地,都有着不寻常的红色记忆;莆仙大地的每一处革命遗存,都有动人心弦的红色故事。众多的红色文化遗存不单单是莆田的历史记忆和城市骄傲,也是莆田不断前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加强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我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我认为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要与党员干部初心使命教育相结合。“以史为鉴知兴替。”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牢记党的历史。红色文化遗存再现党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再现了党同人民群众唇齿相依的鱼水浓情,有利于培养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的深沉情怀,增强防腐拒变的决心和信心,也有利于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增强掌权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此,参观瞻仰各红色文化遗存应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初心使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应成为广大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国防教育,培养爱党爱国爱乡情操的重要方式。
党的建设主要依靠党自身,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来实现。为此,加强反腐倡廉教育,通过鲜活案例阐释党纪国法,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党的建设中显得尤为突出重要。建议在我市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存地,如闽中革命纪念馆、闽中革命司令部旧址、仙游上宫支部旧址等,同步建设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接受深刻的警示教育。
二、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要与发展文旅经济相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旅经济是我省的四大优势经济之一,也是推动我省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市背山面海,地形地貌丰富,生态优美,风景如画,景区景点星罗棋布,美丽莆田名不虚传。同时,我市是妈祖故里、文献名邦,历史人文底蕴深厚,也是蜚声世界的工艺美术之乡、黄金珠宝首饰银饰之乡和非遗文化集聚地,再加上优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我市具备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独特优势。众多的红色文化遗存是我市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机地融入各旅游线路中,以丰富拓展旅游内容;也可以串珠成链独立开辟红色旅游线路,或开展“吃一餐红军饭,唱一首红军歌,看一场红色电影”等别具特色的红色体验活动。个别大的红色遗存,如闽中革命司令部旧址、红军108团旧址,可独立开发成以红色为主题,融合研学、会议培训、体育、休闲度假、特色种养等为一体文旅综合体,进而带动人流物流和乡村产业的发展。
三、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要与加快老区发展相结合。当前,我国共同富裕最突出的短板弱项在农村、在农民,尤其位置偏远、经济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老区人民的恩情,积极支持老区建设,促进老区发展。不但要在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信息网络、医疗教育等基础方面支持老区,同时更要在旅游开发、农房民宿、特色农业、农村电商以及产业布局、就业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和人才的大力支持,以此促进老区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逐步推进我市老区人民同全市、全省、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