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注在血液中的一方风尚

湄洲日报 2023年11月16日

谢敬通与获奖少年合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谢敬通回莆田参加捐资助学活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谢敬通

  上海市莆田商会永远荣誉会长、莆田市“新时代好少年·敬通奖”创设者

  “六一”儿童节来临,接到湄洲日报社邀约,参加庆祝莆田建市40周年“好山好水好家乡”主题征稿,我欣然同意,家乡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教育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作为在外乡亲,甚感欣慰。

  为家乡教育事业,尽我一份力量,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愿望。

  我在部队从事国防建设34年,在上海市政府机关工作10年。在这漫长的44年里,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事业上,而且在部队从事的是一些绝密工程,这就使我没有条件,也不允许参加社会活动,没有时间和精力为家乡做事。对含辛茹苦养育我的父母,对曾经帮助我的师友,我也没能好好回报,为此,我一直深感内疚。

  1993年12月,在我退休前,组织上让我筹建创办上海三维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到2014年7月,我退出董事长职务。尽管投入21年时间和大量心血,原因种种,但我深知,在利益面前,万万不可计较个人得失。

  这里我特别要提到,工作期间一次刻骨铭心的历险。1993年4月6日,我率上海市29位处级干部组成的考察团赴美国考察防灾工作,途中突遇恶劣气流,飞机直栽太平洋海面,幸亏飞行员在眩晕中猛醒,迅速拉起操纵杆,才避免了一场机毁人亡的惨剧。机上当场死亡2人,重伤90多人,轻伤百余人,我们考察团中就有9人重伤、20人轻伤,我身上6根肋骨骨裂,后经多方医治才逐步恢复。这次死里逃生,使我产生了要抓紧时间回报家乡的紧迫感,时不我待,要把莆田的父老乡亲当作我的至爱亲人,要关心家乡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我生于莆田,长于莆田,永远牵挂着莆田。莆田人重视教育、关心教育的优良传统,扎根在我的认知里,融注在我的血液中。我决定将自己多年存款全部捐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

  回乡祭祖时,我和老家埭头镇的领导有了联系。从那时起,我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帮扶家乡发展教育。早些年,我对家乡的赞助,主要是改善学校硬件。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我设立了莆田市“美德青少年·敬通奖”。2018年改名为莆田市“新时代好少年·敬通奖”,每年从全市2000多所中小学中评选出200名新时代好少年予以奖励。2020年起,“敬通奖”超出奖励奖学范畴,1000元奖励金,转为1288元“书香悦读卡”,引导青少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莘莘学子受到鼓励,进步明显,我很高兴,将原定的10年捐资奖励计划改为长期捐助。

  作为一名老人,我想对家乡的孩子们提出几点建议:青少年时期要培养爱心,要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还要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没有爱心的人在现代社会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青少年时期要抓紧培养意志和毅力。现在社会的条件比过去好了几百倍,但社会总归是社会,在社会上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困难随时都有,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与挫折。青少年时期要注意培养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正义感是要有是非观念,社会责任感是要有个人责任的社会担当。缺少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被社会所接纳的。青少年时期要努力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今年94岁,深刻体会到,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人生发展是不健全的。小学时我曾获得县运动会踢毽冠军,高中时是学校万米冠军。青少年时期要养成喜欢读书、刻苦读书、努力读书的好习惯,从小树立理想和目标,有梦想才有永不枯竭的动力。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理想和目标,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一句格言“夯实人生的人格基础,就能奠基美好的未来”。希望咱们莆田的青少年从小打好人生基础,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志向,一起向未来。

  记者聚焦

  捐出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的1500多万元助学

  94岁的谢敬通大爱演绎不老传奇

  34年军旅,10年公务员,67年党龄,94岁的谢敬通是上海莆商的“大哥”,尽管早已退休,但德高望重的他被推崇为上海市莆田商会永远荣誉会长。

  2022年,记者采访上海抗疫,多方受访者都提到这位“幕后大哥”。

  “鲐背之年,不留钱财给子孙,18年来累计捐款1548.6万元助学。”再次关注谢敬通,源于助学善举。

  “我在老家莆田奖教助学,是长期的愿望,别无他求,只希望家乡多出人才,家乡发展得更好。”他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个大爱的故事。

  谢敬通出生于土地贫瘠的“界外”埭头,小时候家境贫困,一家五六口,常常连山芋渣都要精打细算着吃,当地开明绅士谢禹丞带头捐资办学,使他圆了上学梦,也埋下接力助学的心愿。

  捐图书、电脑,修缮校舍,建图书馆、教学楼……他的善举形成“促燃剂”,点亮爱、传递爱、辐射爱。

  城市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贫困学子越来越少,老人与时俱进,转“扶贫”为“扶智”,把奖励金转为读书卡,不遗余力提升青少年素质,帮助家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子。

  “新时代好少年·敬通奖”是福建省首家以个人名义设立的青少年奖学金,这项奖的设立,凝聚着谢敬通对家乡的真情挚爱。8年来,共有1400名品学兼优的青少年受奖励。

  “谢爷爷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勉励我们努力学习,勇于争先,他的奉献精神让我肃然起敬!”13岁的林颐苗,在谢敬通曾经刻苦求学的埭头第一中心小学就读,她以“谢爷爷”为榜样,获得“新时代好少年·敬通奖”。

  “所有的捐款都是我的个人存款,是一辈子省下的工资和科技服务奖金。”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不请钟点工,生活简朴,一点一点奋斗,一分一分节省,却把来之不易的血汗钱奉献给家乡学子。

  大爱从木兰溪延伸到黄埔江,谢敬通热心奖掖后进,激励、引导多名家乡有志向有潜质的学生,学医、学工程,更好发挥专长为社会做贡献。

  建市40周年,谢敬通是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奉献者。

  传奇的背后,他也是位普通的老人,晚上8时睡觉,凌晨4时起床,他习惯在黎明时分,思考人生。

  他说,莆田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美誉,之所以如此辉煌,靠得就是重教兴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应该有责任感、使命感,倾心倾情助推再创教育辉煌。他高兴地看到,市领导带头捐资助学,重教兴学氛围越来越浓,在外乡亲备受鼓舞。

  “六一”儿童节来临,这位在上海滩的传奇老人,隔空寄语家乡学子,谆谆教诲,满满爱意,温暖人心。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