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已成为国际连锁中餐馆品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莆田”餐厅的莆田特色美食。
□方志忠
新加坡莆田餐饮集团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新加坡莆田会馆主席、新加坡莆仙同乡联合会会长、香港莆仙同乡联合会会长
思乡是一种兴奋的情感,我是上飞机就可以秒睡的,今年5月,时隔2年再次回乡,却久久不能入睡。下了飞机,汽车从厦门驶向莆田,距离我老家的“方园”越来越近,思绪伴随回忆涌上心头……
“阿嬷,阿嬷,客人把鸡蛋都吃完了!”小孙子对着奶奶嚎啕大哭,远方来客嘴里咬着刚要吞下的最后一粒糖水鸡蛋,不知如何是好。
那时,莆田农村贫困,家庭劳力都在田间辛勤耕作,只留老人照顾小孩,看守牲畜。炎热的中午,刚放学的小孙子飞奔回家,进门就看到家里来了一位远客,奶奶掏出平日难得一见的鸡蛋,在灶台上煮了一碗糖水鸡蛋。
“阿嬷,阿嬷,我也要吃一粒鸡蛋”,那香味把小孙子馋的呀,也只敢提出多煮一粒的请求。鸡蛋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每天母鸡下的蛋,奶奶像宝贝似的收藏在碗柜上层的陶罐里,等着镇上收鸡蛋的贩子来,卖蛋的钱用于贴补家用。
奶奶压低声,弯着腰摸着小孙子的头说:“别急,等客人走了,你就有的吃了,旁边去等。”小孙子很不情愿嘟着嘴点了点头,就倚着门框,瞪圆着眼看着客人一口接一口吃着鸡蛋。当第四粒鸡蛋送至嘴里时,小孙子涨红了脸,放声大哭。
这是曾发生在我们莆田农村孩子身上的“鸡蛋的故事”。多少年过去了,都难以忘记。
在莆田人习俗里,主人招待客人,再贫困都会把家里最好的珍藏拿出来,一碗丰盛的妈祖面,一碗四粒的糖水鸡蛋,才足以表达自己好客心意。客人也都会了然于心,吃上几口面,或一两粒鸡蛋,就说“我刚吃饱了过来,实在吃不下去了”,然后搁筷起身,留下食物给天天盼望客人来的小孩吃。
“鸡蛋的故事”,或在每位莆田人心中都种下了用心待客的根,永远把最好的呈现给客人,这也成为后来我的经营之道。
2000年,我全家移民到新加坡,对于海外游子来说,家乡菜和乡音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特殊的意义,代表着家乡的文化和记忆。当时,在异乡十分思念家乡菜的味道,却又找不到一家莆田口味的餐馆,于是我以家乡“莆田”为店名,在吉真那路开设了新加坡首家 “莆田”餐厅。
记得有一天,我们店来了一批客人,他们中有莆田人。有个客人向我提出一个请求,可否用家乡话与一同前来的他父亲说说话?我非常开心地答应了,并与老人愉快地聊天。老人非常激动,说“这么多年了,终于能用莆仙话来聊天……”
“莆田”,从一家平凡的街边小餐厅起步,迅速发展为海内外知名的连锁餐饮品牌,足迹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回归到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成都、青岛、福州、南宁、无锡、海口、宁波、长沙、沈阳、武汉等城市。今年7月,南京店将开业,这是 “莆田”第100家餐厅。
2015年,我在家乡江口镇厚峰村设立的“幸福原味食品供应链”基地开始投用,为国内外“莆田”餐厅供应头水紫菜、蛏、米粉、线面及时令水果等新鲜的家乡食材。之所以叫“幸福原味”,是我们追求菜肴原味,设立基地也可以让长时间在异乡的伙伴们回到家乡工作,与家人们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把家乡最好的食材带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2019年,我们先后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及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合作,成立 “莆田订单班”,既为莆田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也为学员提供一个跨区域、跨国家的工作机会。
20多年来,我一直秉承着莆田人“把最好的留给客人”的待客之道,在海外传播着家乡的美食与文化。凭借对食材品质的坚守和传统烹饪精髓的传承,逐步建立起口碑,“莆田”成为新加坡备受欢迎的中餐品牌,也受到各地美食爱好者的追捧,新加坡创始店连续6年荣获“米其林一星”的殊荣。
把莆田菜发扬光大,竭尽全力将家乡的美食与文化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这是我多年由衷愿望。
记者聚焦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这就是莆田
方志忠,2000年到新加坡,因为太想念家乡菜,而在当地又吃不到,所以开起了一家有着“妈妈的味道”的菜馆,这家餐厅的名字就叫做“莆田”。
时隔2年,回到莆田老家。他把与家园里的边牧“阿布”和“旺财”久别重逢的温馨场面,发到朋友圈。
5月,海蛏肥美。回乡一项“要事”,就是筹备莆田哆头蛏挖蛏节。产自涵江哆头村的“哆头蛏”是他的“莆田”餐厅“销冠菜”食材。他将邀请海内外媒体、线上达人共同宣传。
“莆田是一座值得慢慢品尝的小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无数山海好食材。”方志忠坦言,接触餐饮源于自己的思乡情怀,他要用家乡最好的食材,向客人推广莆田菜。
“莆田”餐厅采用头水紫菜,价格是一般紫菜的5倍。“做生意哪能用这么好的东西,这些都是给自己家里人吃的。”有人不理解。
“‘鸡蛋的故事’对他影响很大,带出莆田人的待客之道,这个故事也在我们公司广为流传。”他的助理说,用莆田最好的食材待客,正是这份坚持,莆田菜备受食客青睐。
很多政要、明星、名流都成为“莆田”座上宾。新加坡首富黄廷芳生前曾到“莆田”餐厅吃过饭,刘嘉玲、林志颖、张智霖、袁咏仪、任达华、蔡澜等明星也喜欢“莆田”,林青霞在品尝后还兴致盎然地写下“莆田好吃”四个字。
“莆田”也成为海外侨胞心灵的寄托。“上了年纪的华侨,可能永远也回不了故乡,逢年过节,一定要吃几道地道的家乡菜。”每年除夕,是海外的“莆田”餐厅最忙碌的时候。
凭借对家乡菜的热枕,方志忠造就了“莆田”的成功,2000年新加坡店、2006年印尼店、2012年马来西亚店、2019年菲律宾店……他把餐厅开回了祖国, 2014年香港店、2015年上海店、2016年北京店、2017年深圳店、2020年武汉店、2021年成都店、2021年沈阳店和西安店,2022年海口店和南宁店……如今,“莆田”已成为国际连锁中餐馆品牌,吉真那路创始店还蝉联六届米其林一星。香港铜锣湾店连续七年荣获米其林必比登推荐餐厅。
许多人因在“莆田”品尝到极致美味,从而认识莆田这座城市。
“疫情期间,香港国际机场餐饮店都关闭了,只有‘莆田’照常营业,为旅客提供餐食,受到机场的感谢。”新加坡莆田餐厅中国区供应链负责人陈金玉印象深刻。当时方志忠说,机场往来的是世界各地旅客,哪怕这家餐厅不赚钱,就为宣传莆田、叫响莆田的美誉度也要开张。
“他不计成本也要把‘中央厨房’留在家乡,一来保证食材纯正,二来为乡亲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在厚峰村“幸福原味食品供应链”基地,上墙的企业文化,赫然写着——
这就是“莆田”,而这就是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