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咩咩 作
□郑丽丹
村口有一条河,环村而流,是白塘湖的一条无名支流。
小河从白塘湖蜿蜒而来,汇入新桥头的海里。儿时,跟随爷爷奶奶下田,沿着河边的小路,一直走到田野中。当时特别羡慕村里有船的人家,可以坐着船从家里划到田边。既可以欣赏沿途美景,还可以把手伸入水中,感受河水的冰凉,无比惬意。
小河一路灌溉了田地,哺育了稻谷。儿时最想干的事,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其源头”。好奇它的另一边是更壮阔的河流,还是变成一条灵动的小溪。
夏天,是村里孩子们最期待的季节。夜幕降临,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孩跟着一个大孩子,带着自制的工具和手电筒去河边抓小龙虾。河水清澈,河滩上,青青的草皮随着水流摇曳,像条碧绿色的毯子。每当抓到一条小龙虾,都会传来一阵欢呼声,回荡夜空中。那个年代没有任何的娱乐节目和电子产品,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便是我们最炙热的喜爱。
河里的小鱼极其机灵,很不容易抓到。村里有个叔叔每天在河面撒网,每当收网时,我总是坐在河边的石头上,看着他把一条条大鱼往船上丢,无比羡慕。
到了夏天,河里也是村民解暑的好去处。白天约上三两好友,到河里游泳。翠鸟闪着绿光,站在河边树上,又突然箭一般冲向水面……它们自由撒欢,我们肆意欢笑。
到了丰收的季节,河流沿岸一片金黄。农民们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辛勤的汗水终于灌溉出硕果。稻田收割完毕,田里留下许多稻草,待稻晒干之日,便是孩子王的天下了。小时候会跟着哥哥姐姐们,带上自家的红薯和火柴去田里烤地瓜。待到天黑未回家,便听到岸边父母的呼喊声,催促快回家吃饭。当然,回去免不了一顿胖揍。
村里的大人喜欢养鸡鸭,喜欢在河边填埋沙土,以拓宽门前的土地,种菜、种树、养花。河流慢慢变窄了,变浅了。小时候记忆里的那条河似乎变得不一样了……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去外地上学。再后来,听说村里组织疏浚河道,打捞河底淤泥,严禁各家私自填河,严禁田里燃烧稻草,小河逐渐恢复了原貌。
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莆田40岁了。一条条河流,是她流淌的静脉,温润着沿岸的生命;一座座高楼,是她的硬骨,撑起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一片片绿林,郁郁葱葱,带动着城市心脏的跳动。
乡愁是一条河,或深或浅,或浓或淡,萦绕在心间。外边的风景再美,也不及童年的那抹欢声笑语刻骨铭心。每当回到村里,我总会去河边走走,回想儿时的记忆。
家乡的容姿,仿佛一本书,常读常新;仿佛一幅画,每一次回味都有新境界。我的小河仿佛回到了儿时,回到了她原始的容貌。岸边垂柳,两只羊在悠闲吃草,树上翠鸟依旧可以自由撒欢。
河流之上,环城公路凌空飞架,仿佛是这座城市的血液在奔涌。村口原本泥泞的小路已修成沥青路,迎接着游子归来。
愿我家乡,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河水依旧碧波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