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凤
学堂生
学堂生①,用油煎。
煎赤赤,挂落壁。
猫狸挠②,庐鼠拆③。
八股生
八股生④,用油煎。
煎乌乌,扔地托⑤。
野狗啃,猪哥咬⑥。
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制度,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开始大举兴办学堂。当时,人们纷纷把子弟送进新式学堂里学习新文化,并把这些新式学生称为“学堂生”;但是仍然有许多孩子留在旧式私塾里继续学习八股文,人们习惯称他们为“八股生”。放学的时候,两种学生经常会在路上相遇,八股生由于受旧文化旧传统的影响自视正统,出于偏见歧视瞧不起新式学生,就编出第一首童谣来讥笑学堂生。学堂生当然不甘示弱,于是针锋相对,进行反击,编出第二首童谣来讽刺八股生。
八股生瞧不起学堂生,就讥笑学堂生该用油来煎。不但要用油煎,还要煎得赤赤的。煎的赤赤的还不够,还要挂在墙壁上让猫来挠。让猫来挠还不够,还要让老鼠来撕扯。真是步步紧逼,层层递进。
学堂生更看不惯八股生,以牙还牙予以反讽。你说要用油来煎我,我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用油来煎你。你煎得赤赤的,我就煎得乌乌的。你挂在墙壁上,我就扔在地板上。你让猫来挠老鼠来扯,我就让狗来啃猪哥来咬。无论从方式上还是程度上,学堂生都来得更猛烈更激烈。请看,乌甚于赤,扔甚于挂,啃甚于挠,咬甚于拆,真乃风生于气而强于气,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历史的车轮是任何旧势力也挡不住的。1905年后,莆田话习称“民学”的私塾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莆田话至今仍称为“学堂”的学校却遍地开花。
如果仅从表面来看,这两首童谣好像是学堂生与八股生之间在互相攻击,其实更深层次的是新旧两种事物新旧两种思潮的斗争。
【注】①学堂生:新式学校里的学生。②猫狸:猫。挠:用爪抓搔。③庐鼠:老鼠。拆:撕。④八股生:旧式私塾里的学生。⑤地托:地上。⑥猪哥:公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