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林昭霞)4月8日,莆田学院“普法新声”法治实践团师生齐聚城厢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法庭,旁听一起涉“00后”青年群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庭审。这堂特殊的“法治公开课”通过真实案例,为在场大学生敲响警钟。
据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曾某某、任某某、朱某某等人违规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并在明知他人实施网络犯罪的情况下提供技术支持,双重违法行为使他们面临法律严惩。庭审过程中,举证质证环节层层推进,完整呈现了网络黑灰产业链的运作模式。旁听席上,学生们屏息凝神,从当庭展示的聊天记录、资金流水等证据中,直观感受到信息犯罪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
“社交平台上的‘兼职推广’竟是犯罪陷阱……”庭审结束后,不少学生交流。审判长提醒青年群体警惕“高薪兼职”“技术中立”等新型犯罪话术。
为推进“沉浸式普法”的创新实践,城厢区人民法院近年来持续完善“双轨普法”机制,既主动“走出去”开展法治讲座,更通过“请进来”方式打造实景课堂。刑庭负责人表示,选取贴近青年生活的典型案例开放旁听,能使抽象法条转化为具象认知。
下一步,城厢区人民法院将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创新模拟法庭、“剧本杀”普法等互动项目,构建“预防—警示—矫治”全链条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让法治信仰在青春成长路上深深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