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蒜溪,一幅“十里蒜溪景,百年南洋风,千载驿道情”的山水图景,令人心旷神怡。涵江区依托这里独特的侨乡南洋文化,通过IP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打造“南洋风情、梦里老家”的美丽乡村示范空间。
7月初,为期3天的侨家乐·福建省华侨美食风情文化节在囊山森林公园举行,是助力地方繁荣假日经济的新尝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既促进了消费,又起到很好的旅游宣传效应,营造侨风侨韵侨味。
用好自身优势,发展文旅经济,涵江区积极出实招、求实效。
行至木兰溪入海口,看海溪相触时的水天一色,红树林和芦苇草滩外,海鸟成群结对落脚觅食;听黄金水道上流传着涵江人敢闯敢拼的动人故事。不远处,世界级智慧低碳工厂百威雪津迎海而立,游客可在“啤酒+工业旅游”的精彩之作——百威中国啤酒博物馆内,了解和体验啤酒文化,见证经历276道酿造工序,到一瓶百威啤酒诞生的过程。
驶入涵江北部山区,到革命老区重走红军小道,感悟闽中“红旗不倒”精神,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行力量。游客还可以泡温泉、玩漂流、品山珍,认领良田体验农耕快乐。位于萩芦镇南下村的南坛温泉度假村,拥有别致的园林造景,与温泉康养主题相结合,吸引游客组团前来。度假村总经理冯振海告诉记者,最高峰时的客流量,一天有近万人次,一年近一百万人次。
于山海之间,寻美涵江,风光正好。
作为莆田融入福州都市圈的“桥头堡”,涵江区具有“拥溪抱湖”“环心面湾”的区位特点,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千年岁月沉积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其旅游业发展品质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配套设施日益齐全,逐渐与文化、工业、农业、体育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突破文旅产业封闭的自循环,打造高效益的发展模式。文旅融合升级,赋予青山绿水、文化资源新的内涵和希望。
涵江区委书记、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连向红表示,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涵江区抢抓省市大力发展文旅经济新机遇,融入全省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大局,参与全省蓝色海丝、绿色休闲、红色文化三大生态旅游带和全市六大文化旅游品牌发展,从特色精品旅游线路策划、“文旅经济+”创新业态培育、特色文旅宣传推介、文旅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打造绿色生态、红色文化、蓝色海丝、金色工业研学、紫色历史文化街区的“五色文旅”品牌。
政府推动,部门协同,企业互动;盘活资源,跨界融合,创新业态,涵江区新一轮文旅产业发展浪潮已经起势,全域铺开。接下来,涵江区将在现有的6条精品旅游线路的基础上,围绕木兰溪下游、雪津工业旅游、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等再策划、再形成一批精品旅游线路,通过各旅游线路的串联并联,打造区内旅游小循环,让游客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 本报记者 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