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据报载,春节前后,多地调查发现,在婚宴中,“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较为普遍。
随着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宴席的人间烟火气息也升腾了起来,这种“天地喜洋洋”的场景是我们乐意看到的。但是,婚宴的回归要的是烟火气,而不是奢靡浪费,“报复性消费”不能成为“报复性浪费”。
有数据显示,从春节前夕到现在,都是婚宴的高峰期,而宴席的浪费也进入了高峰期,不少地方是“惊人的浪费”。婚宴后,宾客离场,三分之二的桌子剩下的饭菜超过七成,大部分剩菜无人问津,很多已被打开、剩余超过半瓶的果汁饮料也丢在桌上。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已经成为餐饮浪费的“重灾区”。
那么,婚宴浪费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是面子心理。一些饭店为了满足市民的面子心理,提供从1888元到5888元一桌不等的套餐,而且上不封顶。面子心理从何而来?一位市民说的话语给出了答案:我也心疼被浪费的饭菜,但要是不多点几个菜,又担心被宾客议论指点。结婚是大事,只好按习俗来,宁多勿少。
“宁多勿少”“担心被说抠门”“按照约定俗成来”,是不少婚宴主办者的共性心理。为了自己的面子,造成了食物的巨大浪费,这种“畸变”的面子心理不仅让人没有面子反而丢了面子。什么是“有面子”?珍惜劳动成果才是“有面子”,珍惜珍贵食材才是“有面子”,文明办婚宴才是“有面子”,面子绝对不是满桌剩饭,面子绝对不是豪华浪费。
笔者认为,面对婚宴舌尖浪费,不能等闲视之。铺张浪费不能只是道德层面的谴责,还需要治理层面的制约。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对餐饮服务经营者、餐饮外卖平台、个人等均提出防止食品浪费的具体要求,法律不能成为摆设。
婚宴浪费成“重灾区”,要让假面子真的丢面子,要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对违反者进行依法惩处,这样才能改善、杜绝婚宴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