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无小事,校园食品安全更是如此。为助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连日来,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全面抓好校园食品安全,守好学生“饭盒子”,护好学生“小肚子”。
校园食品安全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压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从严管食材采购,到实行校长陪餐制,再到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平台,持续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期待和需求,也逐渐向更营养健康方面拓展。具体到校园食品安全来说,就是不仅要让孩子们“吃得安全放心”,更要让他们“吃得营养健康”。有关法规也就此作出明确规定,如由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不仅提出着力加强和改进当下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而且提出加强营养健康的要求,在强调筑牢学校食品管理工作“安全底线”的同时,强调要符合国内外营养健康的要求。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胖娃”越来越多,学生“三高”人群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是膳食结构不合理。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均衡膳食至关重要,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对学校来说,要加强食堂管理,提供营养健康的餐饮服务,让学生们吃得舒心,让家长们放心。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引导孩子养成科学饮食习惯,学会平衡膳食、合理搭配,同时辅以运动,塑造更强健的体魄。 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