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莆田奔涌着爱的暖流。
为保障困难群众度过一个幸福、祥和的节日,元旦至春节期间,我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预计为3600多户低保户、孤儿、农村留守(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特困对象、低保边缘家庭、革命“五老”人员、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发放慰问金、各类物资共计560余万元。
去年12月以来,我市已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9600多万元,保障了困难群众温暖过节。
“太感谢你们了。”1月26日,家住仙游县鲤南镇平原社区的张某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接过慰问人员递上的慰问金时感激地说。张某和妻子均为残疾人,夫妇俩靠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维生。
“今年1月1日起,残疾人两项补贴又提标了,以后生活会越来越好。”慰问人员说。
家住秀屿区月塘镇东潘村的潘某患有肢体二级残疾,妻子患有肢体四级残疾,夫妇二人家中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儿子,生活较为困难。
“您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向教育部门申请教育救助。”慰问人员详细了解这户困境家庭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讲解惠民政策,将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家。
住在北岸经开区忠门镇后坑村的陈某是一名残疾人,今年51岁的她不幸患有尿毒症,需要长期透析。针对她对医药费的疑虑,慰问人员表示:“一定要及时去透析,您是低保对象,看病可以享受城乡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福利,在报销60%医药费的基础上,余下部分再报销70%。不要太担心钱的问题。”
在湄洲镇高朱村,慰问人员带着慰问金,到高某家中看望。
高某患有乳腺癌,家中还有3个年幼的孩子。“多亏有党和政府的帮助,不然这个家不知道怎么支撑下来?”接过慰问金,高某感激地说。
为了确保困难群众过一个温暖的新年,我市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持续开展“敲门行动”,按照“早看烟囱午看门,晚看灯火多关心”原则,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巡访探视,并建立需求台账,办实事解难题。低温寒潮期间,共走访困难群众1.2万余人次。
持续开展“暖心行动”,按照需求为困难群众送去棉被等“温暖包”物资共计190余万元。在“寒冬送温暖”救助行动中,救助机构主动巡查救助623次,发放棉被、棉衣、食品389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44人次。
持续开展“守护行动”,推行“资金+物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镇村干部、社会救助协理员、儿童主任、社会工作者等作用,为民政服务对象提供心理辅导、精神慰藉等方面专业服务,已惠及困难群众6000余人次。 游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