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股“夜校风”吹到了各地。画油画、练书法、学茶艺……近日,城厢区首家青年夜校在凤凰山街道筱塘社区正式开班。
“以前下班刷剧,现在下班学习。夜校价格实惠,年轻人很多,大家互相学习进步,丰富日常生活。”90后市民郑女士说。眼下,一些夜校以相对实惠的课程价格,拓宽受众人群,探索“健康夜校”“农民夜校”“网络夜校”等新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要,进一步盘活各类文化资源。
“夜校”进入年轻人的视野,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他们当中,有的为结交志同道合的新友、有的为满足兴趣爱好、有的为提升自己……年轻人爱上夜校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对高质量办学的期许是一致的。这份“文化大餐”,还有许多潜能亟待挖掘。
“夜校”的作用值得肯定,要让这份文化“夜宵”更加美味,还需要政策“添柴”。相关部门应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资金扶持,搭建更多平台,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点亮更多人的“夜生活”,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康少凡






前一期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