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朱建婷 通讯员 陈惠贞 林灿辉 陈禹凡 文/图
北岸经开区紧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粮食安全、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任务,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翻看2023北岸经开区“三农”成绩单,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31.65亿元,比增4.3%;一产增加值达17.16亿元,比增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02元,比增6.9%……
这一个个耀眼的数字和成绩,记录了过去一年该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坚实足迹。该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扎实抓好稳产保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稳中加固、加力向好的良好态势。
守基本 聚焦稳产保供
当前正值春耕农忙时节,农资产品进入销售、使用旺季。为确保农资质量安全,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监督,3月28日上午,北岸经开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北岸分局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春耕期间,区农业农村局将保持农资打假高压态势,坚持重点查、不定期查,不断完善农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供销社、农资经营店的日常监管,从源头上保障农资质量。
近年来,北岸经开区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降低。2023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7135亩,粮食产量2671吨,油料完成10694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同时,抓实拾荒补耕复耕复种,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以“规模经营、增收增效”为目标,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拓宽流转渠道,鼓励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全区已完成土地流转1.03万亩,规模化经营成效彰显。2023年,该区蔬菜播种面积8316亩、产量16676吨,完成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示范项目1个,种植高产高效甘薯新品种70亩。
北岸经开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属地责任,坚持藏粮于地,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1300余万元,为9090亩耕地建设基础设施,重点建设田间小路、蓄水坑塘、排洪沟渠等,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车到田”的便利格局。强化农田灌溉设施建设,为8个村庄共计200余公顷耕地配置12口机井,整治沟渠3.91公里,清理水塘8个,增加蓄水量2万多立方米,有效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农业生产稳定性明显增强。目前,北岸经开区已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2.48万亩,全区66%以上的耕地成为肥沃良田。
同时,北岸经开区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区共推广节水灌溉胡萝卜种植面积8000亩和火龙果种植面积300亩,变传统大水漫灌为精准喷灌,实现亩均节水达50%以上。
扩增量 优化产业结构
阳春三月,正是胡萝卜上市时节,北岸经开区近万亩胡萝卜迎来大丰收。连日来,在成兰蔬菜合作社胡萝卜种植基地里,采收工人散布在田间地头,不时弯腰将一个个颜色鲜艳、大小均匀的胡萝卜从沙土地里拔出,分拣、去缨、装袋、装车,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收获场景。
“全区目前种植近万亩胡萝卜,胡萝卜每亩产量达7—8吨,产值可达1.2亿元左右,主要销往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办负责人王国平告诉记者,近年来,区农业农村局不断加强技术指导,经常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生产出的胡萝卜种植株距等长、长势均匀,产品优良率大大提升,实现从“会种”到“慧种”。
小小胡萝卜种出富民大产业。目前,全区已有16家大型胡萝卜种植基地,胡萝卜种植已成为北岸产业振兴的“大动力”,不仅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产业是发展之本、富民之源,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北岸经开区现有胡萝卜种植面积8000余亩,火龙果种植面积300亩,产值超1亿元;海带养殖产值达5亿元,引入三倍体生蚝、黄金鲍鱼、大连海参等高产优质养殖品种,效益可观。区农业农村局局务成员郑政全告诉记者,目前,全区有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共有16家胡萝卜生产基地,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其中市级胡萝卜龙头企业1家,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无公害认证产品7个,获得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称号。
如今,一项项富民产业,构建起特色农业的四梁八柱;一批批带动力强的高质量项目,带动农业产业升级;一家家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走上富裕之路;一个个地域特色品牌,开辟了农特产品通往市场的绿色通道。
提品质 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山亭镇蒋山村,依山傍海、农家别墅、道路整洁,一幅宜居宜游的乡村画卷令人眼前一亮。去年,该村成功上榜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蒋山村是一个东、南、北三面临海的小渔村,2022年,被省定为美丽渔村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蒋山村不断拓展延长产业链,升级改造渔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渔业产业与渔村研学,促进渔旅有机融合,增加村民收入与村集体经济收入,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资源优势,蒋山村发动乡贤捐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共有120多位村民集资捐献了1300余万元资金,建筑面积达到4600余平方米,设计有室内戏院、休憩室、图书馆、音乐房、食堂等,还有1000多平方米展现滨海文化的渔村文化馆。为了吸引师生走进蒋山开展研学与实践,该村积极对接北岸旅投有限公司,大力开展乡村研学,至今已吸引6批2000多人次师生到蒋山研学。
有历史、有风景、有特色,蒋山村的蝶变,是北岸经开区打造滨海休闲型渔村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剪影。
老村旧颜成往事,美丽新居入画来。北岸经开区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五个美丽”建设,202个计划建设点已全面完成建设,其中东仙社区乡村旅游、何山村的美丽田园已成为网红打卡点。2023年共策划乡村振兴项目11个,总投资804万元,聚力形成“点线面”效应,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周边村庄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