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陈艳艳 通讯员 茅雅君)记者昨日获悉,自今年3月上旬试点智慧电讯新模式以来,莆田海关累计使用新模式完成入境船舶检疫4艘次,监管船员89人次,为相关企业节省靠泊检疫时间13小时,节约船舶租金11万美元。
近日,一艘载有6万吨煤炭的“沙河”货轮靠泊莆田八方港口。船方指定人员蔡泽启动了智慧电讯检疫系统船端设备,位于智慧电讯检疫场所的海关关员接收到船方在线的提示后,立刻通过远程音视频对该轮开展入境船舶卫生检疫。
“下面开展船员体温检测,请船员保持1米间距逐一通过测温仪。”“请出示船舶压舱水排放记录。”“请将监控摄像头面对食品库。”蔡泽佩戴头戴式智能监控仪,根据关员的视频指令,逐一完成船舶卫生监督、体温监测等环节作业。海关关员通过陆端监控终端,对照布控指令逐项开展检查,不到20分钟,便高效完成对“沙河”轮的卫生检疫作业。
智慧电讯检疫新模式通过运用智能化监管设备,在船方的配合下,海关能在远程完成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船舶卫生监督以及后续检疫监管等工作。在确认无异常后,船舶可立即进行人员上下和作业,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莆田海关运输工具监管科副科长靳恒雄说,莆田港口岸作为福建省大宗散货海运口岸,其各个码头作业区之间距离远、分布散,其中入境船舶数量占比近70%的东吴港区,距离莆田海关本部办公区需50分钟车程、距离莆田海关驻秀屿办事处也需要40分钟车程。面对船舶集中到港、外勤作业高峰、湄洲湾南北岸大型船舶进港靠泊航道管制、可供船舶进港的潮水时间区间短等实际情况,人力和车辆资源常常紧张。新模式试点实施后,外勤作业不再局限于时空限制,企业只需提交预约加班申请,执法关员即可在船舶靠妥后,第一时间选择智慧电讯检疫模式在智慧电讯检疫场所实施检查,达到关企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