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立足优势,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蓝色粮仓”,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从粗粮米面到肉蛋海鲜,从“菜篮子”到“果盘子”……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饮食结构变化,人们的食物供给越来越多元。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既能满足广大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助于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践行大食物观,让“莆田饭碗”更稳更健康。莆田多山,人均耕地面积较小,但山、海、林等资源也是食物来源。践行大食物观,更好保障粮食安全,就要保持开阔视野,想方设法突破农业自然资源约束,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如今,在莆田大地,以“四大名果”(荔枝、龙眼、枇杷、文旦柚)“两黑畜禽”(丝羽乌骨鸡、莆田黑猪)“四大贝苗”(花蛤、鲍鱼、牡蛎、双线紫蛤)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成为闪亮名片,产品产出丰富,产值持续攀高。
陆地粮仓愈加丰实,“海上牧歌”愈发嘹亮。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让群众端牢“莆田饭碗”,把“莆田味道”端上“世界餐桌”,我们大有可为。郭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