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傅梅香 文/图
家庭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和谐安宁,事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施行以来,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以儿童和家长的需求为导向,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要点,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对我市“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深入检查,看成效、找短板、促提升。6月底召开的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及《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情况的检查报告。
看落实
近日,城厢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妇联、莆田前云学校,开展“星光家苑”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督促家长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帮助“问题少年”回归社会与家庭。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先后前往涵江区铺尾社区、莆田前云学校、城厢区鸽子蛋托育万辉校区等地,与部分市人大代表、家庭教育专业人士、市直有关单位分管领导及业务科室负责人进行交流研讨,开展家庭教育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并召开市直部门单位及县区汇报座谈会。
“家庭教育应充分挖掘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凝聚服务合力,为小学生构筑广阔的实践教育平台。”市人大代表肖卿表示,应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家庭教育服务,营造“协同育人”良好氛围。同时,学校可挖掘校本资源,借力家委会、社会专家力量等,多层次多维度开展家长课堂,线上线下结合,秉承家校社共建共享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样态。
“相关部门应加强阵地建设,强化家庭教育指导,积极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市人大代表郭恩忠说,要将“一法一条例”的内容落到实处,树立创新思维,以新的理念方法、创新举措和机制体制来解决法律法规在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深化联动联合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每到一处,执法检查组都详细了解情况,广泛听取关于“一法一例”实施的意见建议,并就如何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深入探讨。
看成效
此次,执法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一法一例”实施以来,我市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完善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家庭尽责、学校指导、政府推动、社会协同的家庭教育促进工作机制,有效推动我市家庭教育事业发展。
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市政府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每年举办家庭教育宣传周启动仪式,教育、妇联等单位共同发力,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依法履职,有力有序协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我市将家庭教育纳入《莆田市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莆田市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内容予以推进,市教育局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纳入莆田市“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在阵地建设方面,全市建设886个社区家长学校,遴选创建33所学校家庭教育基地校,4所学校入选省级家庭教育特色校,6个课题入选省级家庭教育典型案例。推出校园警务新模式,成立“吴玲玲法治工作室”,及时、有效化解有关问题,同时在学校开展法治宣传。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我市以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家庭教育讲师团、家庭教育指导师三支队伍为抓手,培育一支由家庭教育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教师和优秀家长等87人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吸纳家庭教育志愿者,打造家庭教育“百人团”。依托莆田开放大学、市教师进修学院及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学校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为家长、教师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在全省率先搭建“莆田市学校家庭教育数智化平台”,通过“学校、教师、家委、家长”四类端口协同,设置“每日一学”“每周一做”“每月一课”栏目,满足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目前,全市有近2万名家长接入平台,培训学生家长近10万名,学习总人次逾276万,满意率达92%。
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不断提升。我市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指导服务中心,建立完善中小学(幼儿园)“班级、年段和校级”三级家委会工作网络和管理体系,密切家校沟通合作。家社联动联育,各县区(管委会)成立17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站),建立16个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区、村(社区),打造69个省、市级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家风家训基地等阵地。
群众对家庭教育关注度持续攀升。身为党员干部的家长带头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不断加深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认知。通过广泛宣传、引导,人们普遍认识到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事务,也事关公共福祉。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以省市县人大常委会三级联动开展“一法一例”执法检查工作为契机,积极动员家长参与全省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收回有效线下问卷调查3.1万多份,线上参与家庭教育问卷调查4.8万多人次,居全省前列。
促提升
察实情,找不足。家庭教育工作联动机制不健全、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水平不高、“一法一例”宣传和培训不够到位……对此存在的问题,执法检查组一一指出,并列出清单,提出对策建议。
执法检查组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引导。将“一法一例”纳入普法工作重点内容,多形式开展专题讲座,为相关部门、机构工作人员和有需求的家长普及法律知识,促进全社会增强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深度挖掘用好富有地域特色的莆仙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作用,探索鼓励学生家长参加社区家长学校活动的有效奖励措施,鼓励支持家庭教育专业人士进社区进学校。运用新兴媒体、数字技术等手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需要夯实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风。通过宣传引导,帮助家长了解监护人法定权利和义务,多渠道普及正确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呵护孩子成长,应坚持协同共育,汇聚各方合力。学校应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制度,主动与家庭、社会和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协同力量。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基地校、优秀家长学校、优秀家长委员会等评选活动,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成立家庭教育基金会,依托莆田开放大学组建家庭教育研究会,研究家庭教育新规律、新机制、新形式、新途径。通过采取政府补贴、奖励激励、购买服务等措施,加大对依法设立的非营利性家庭教育服务机构支持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数字赋能,打造公益性网上家长学校,开通服务热线,提供权威优质的家庭教育精品课堂、专家咨询解答等线上家庭教育指导公共服务,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执法检查组认为,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建设。压紧压实各方法定职责,严格落实“一法一例”和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逐条逐项细化责任清单,统筹推进法律法规和专项规划全面落地。建好用好各类服务阵地,想方设法提供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培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骨干力量。同时,创新模式机制,增强工作实效。建立跟踪帮教机制,对发出的《家庭教育指导令》《督促监护令》《家暴告诫书》予以实时跟进了解,采取定期跟踪回访、介入参与观护、适时指导等方式,引导家长共同学习法律和道德知识,增强家庭教育指导的约束力和实际效果。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