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A3:思考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价值及路径

  □张真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培养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高度重视。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这不仅是职业教育战线助推建设教育强国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将培育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致力于培养具备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质量德技并修的能工巧匠,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首先,将培育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如何培养人”的核心课题。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人们勇敢前进、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引入鲜活的大国工匠案例和实践素材,将有力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国家和时代赋予高职院校办好思政课的责任,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所倡导的职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要求高度契合,共同构筑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坐标。

  其次,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核心课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双重使命。将工匠精神中执着专注的职业韧性、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追求卓越的职业信念贯穿到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理念,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励广大职业学子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最后,将培育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是解决“为谁培养人”的核心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9月26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技能型人才,不仅是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时代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显得尤为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指明了方向。

  一、深化教学改革,针对各专业特点精选行业典型案例。例如,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期间,叶祖彪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毕业后通过高技能人才引进政策,成为学院教师。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思政课中可以引入这一生动案例。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则可学习“两丝”钳工顾秋亮的先进事迹。通过精心挑选与学生生活和专业紧密相关的案例,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工匠精神在思政课程中的育人实效。

  二、突破教室边界,打造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政课。在充分发挥理论课堂基础作用的同时,运用好实践教学重要抓手。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现代意义与内在价值的理解。一方面积极“引进来”典型技艺传承人、技术能手、优秀校友等进校园、进思政课堂,现身说法,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具体、真实的人。例如,邀请荣获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称号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通过他生动诠释工匠精神的真谛,可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技能与人才魅力的机会,从而将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无形力量和潜在动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走出去”,深入社会大课堂。依托丰富的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通过组织学生进企业、进工厂,亲身体验工匠精神,领悟劳动者如何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实现人生出彩。

  三、突破书本局限,拓展网络教学空间。在新时代数字化信息化浪潮中,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应充分挖掘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潜力,不断探索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途径。通过整合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构建一个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思政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拍摄关于工匠精神的专题微课等形式,深入挖掘和探索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工匠精神典型人物的事迹。如此,学生们将更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从而激发他们对精益求精、专注执着的职业态度的认同和追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思考
   第A4版:国内国际
   第B1版:民生
   第B2版:秀屿观察 追新族
   第B3版:北岸观察 快乐写作
   第B4版:检察 文体
培育特色党建品牌 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价值及路径
坚持守正创新 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思考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价值及路径 2024-11-22 2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