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1:民生
~~~——园庄镇塔兜村推行“四必访五必清六必到”工作法
全市首家红色主题影院授牌~~~
~~~
~~~——萩芦镇林美村林下生“金”绿富共赢
~~~家校社联合举办亲子共读活动
~~~
~~~
枇杷树下套种红松茸
——萩芦镇林美村林下生“金”绿富共赢
  “海市山野”基地工人展示饱满的红松茸。

  昨日,走进萩芦镇林美村“海市山野”基地,漫山遍野的枇杷树郁郁葱葱,在枇杷树的荫蔽下,菌床上一朵朵红松茸撑开红褐色的“小伞”,长势喜人,工人们正穿梭其间忙于采摘。

  “我们充分利用枇杷林下的闲置空间种植红松茸,实现了‘一地双收’。”基地负责人谢剑平介绍,2020年,莆田市翔锦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合作,引进中科1号红松茸品种,在百亩枇杷林下开展仿野生种植,采用稻壳、花生壳、枝叶等生物肥料作为培养料,再用废弃秸秆覆盖,既保持了土壤温湿度,又增加了土壤养分。这种生态种植方式使红松茸年亩产高达3500斤,且肉质嫩滑、食味清香,营养价值极高。

  “枇杷+红松茸”林下经济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红松茸种植过程中使用的生物肥料和废弃秸秆,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了枇杷树的生长。同时,枇杷树为红松茸提供了天然的遮阴环境,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红松茸的品质,形成生态循环,两者相得益彰。

  与此同时,该基地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莆田学院等多家院校合作,精心培育了“早西白”“早佳5号”等17个精品白肉枇杷新品种,并在莆田市第四届枇杷文化节上荣获“状元枇杷”称号,让传统土枇杷升级为“金果果”,进一步带动周边232户农户种植新品种枇杷,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效应。

  为提升农业经营效益,该基地投资8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成功申报福建省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不仅发展林下经济,还积极探索‘林业种植+休闲旅游’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谢剑平说,该基地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打造集观光、餐饮、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这种多元化发展模式不仅使乡村旅游“火”了起来,还吸纳周边村民到基地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海市山野”基地的成功实践,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林美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枇杷+”林下经济模式,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推进农旅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将“网红”变“长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在林美村“海市山野”基地,科技赋能农业、生态反哺经济、产业带动增收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黄震 李娜 文/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检察 新媒体
   第A4版:国内国际
   第B1版:民生
   第B2版:秀屿观察 追新族
   第B3版:北岸观察 快乐写作
   第B4版:文体 图说
党群连心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面向“光荣之家”提供优惠观影服务
硬币兑换解民需
枇杷树下套种红松茸
领略家乡文化独特魅力
应急演练防患未“燃”
长者食堂暖民心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民生B1枇杷树下套种红松茸 2025-02-28 2 2025年0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