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壶公山脚下的一片乐土,一群柔肩“女战士”在平凡日子的更迭里,用真情守护着特殊群体,筑起了一座爱的乐园、一个温暖的家。
在我的刻板印象里,福利院充斥着刺鼻的难闻味、揪心的尖叫声和无奈的不可控,生活在这里的人是木讷可怜的。然而,此次来到市社会福利中心,我看到的却是一张张热情纯真的笑脸,干净整洁的环境点缀着红花绿植,让人心情舒畅。“你好”“我抱抱你”“我帮你”……看到有新面孔来,养员们纷纷上前打招呼,大方且不失礼貌。
上午9时许,护理长陈秋香带着大家在活动大厅里做有针对性的互动游戏,大家开心极了。“他们需要我,我就是他们的亲人,我要陪伴好、照顾好、守护好他们,让他们活得有尊严。”原来在我市一家三甲医院就职的陈秋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爱上这份工作。她说,护理员的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元化,除了日常生活照料外,还需要考虑他们康复的问题。工作虽辛苦,但和他们相处是放松的。
陈秋香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养员,养员们也同时治愈了她。她告诉我,她的办公桌一尘不染,是因为总有养员偷偷帮她打扫,这或许是养员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她时刻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她向领导申请外出学习,把好做法、好经验带回来。她用真心、爱心和专业帮助智力和肢体残疾养员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同时收获了更多“家人”。
目前,市社会福利中心有养员126人,其中老人13名,平均年龄80岁。这些老人有的是视力障碍,有的肢体残疾,还有的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护理难度大。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照顾这些老人的生活护理员是一位身材矮小又瘦弱的阿姨。她给瘫痪在床的老人翻身,我赶忙上前帮忙。还未等我使劲,她就完成了一系列动作,弱小的身体却仿佛有无穷的力量。她说:“照顾老人不能用蛮力,用的是巧劲。”
这位阿姨名叫李美爱,今年56岁,到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近2年。先前,她在丈夫开的小诊所里帮忙,有一些护理经验。前段时间甲流高发,中心一位老人中招导致肺部感染、咳嗽不止。那天中午,老人突然被一口浓痰卡在喉咙无法呼吸。情急之下,她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老人口中抠痰,老人这才缓了过来。她的好,老人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今年中心召集老人开座谈会,大家高度认可李美爱,强烈要求留住她。
74岁的生活护理员杨金凤是南日岛人,她在中心工作十多年。喂饭、穿衣、洗澡、如厕……我帮她为脑瘫养员喂饭,这一碗饭我用了半个多小时,送进他们嘴里的每一勺都小心翼翼,生怕他们被食物呛到。可她每天重复着这些生活琐碎却不厌其烦,面对这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一份牵挂。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她们。这一天,我已数不清有多少养员拉着我的手道谢。正如陈秋香说的那样,他们无法选择如何被命运放下,但能决定如何把彼此抱起。这里是个大家庭,是爱让陪伴从不缺席。这份爱是无声的力量,藏在残障养员努力迈出的步伐里,藏在脑瘫患者听到呼唤时微微扬起的嘴角上,藏在每一个被爱治愈的生命里。
市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徐志刚介绍,随着国家对福利事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这个大家庭的规模将不断扩大。该中心已做好准备,重新装修了2500平方米,功能区的划分更丰富清晰。如今,饮食种类越来越多,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护理设施不断增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能看得见的变化,养员们的幸福指数将攀新高。
春日,市社会福利中心后山上,志愿者们种下的樱花又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