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涵江区人民法院江口人民法庭扎根侨乡,着眼涉侨纠纷主体司法需求,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做优做深涉侨多元解纷机制,以“调”为径、以“解”为本、以“治”为向,推动司法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多元协同 促“调”精准高效
前不久,江口人民法庭收到3起以赤港华侨农场为原告的租赁合同纠纷案。5月初,赤港综治中心主任、赤港调委会主任吴世雄表示希望合力促成调解,维系好农场与侨胞侨眷的关系。
庭长钟晓珍3次到赤港农场,先后了解双方的意向和难处,因案施策,协助双方就租期、分期方案、利息计算等问题达成和解,签订调解协议。
聚焦便民宗旨,江口人民法庭推动多主体协同合作,将赤港调委会纳入人民调解平台,并与侨联、妇联、关工委、公安、司法、检察等10余个部门保持常态联系,与其他有关部门保持友好动态联系,打造上下联动、内外衔接的涉侨调解格局,切实发挥基层人民法庭的桥头堡作用。
该法庭建立“人大+法院”“政协+法院”工作模式,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服务大局的职能优势,去年11月以来,成功化解纠纷18件。
■如我在诉 让“解”温情有力
“案子虽然输了,但你们的服务让我感到温暖!”原告郑某在返乡翻建老宅时,因被告陈某放置路边的石头限制其通行,两家发生矛盾。郑某向江口人民法庭提起排除妨害之诉。
江口人民法庭委派特邀调解员、镇干部协助调解,但失败。承办法官陈蓉蓉结合实际情况,依法驳回了郑某的诉讼请求。收到判决书后,郑某服判息诉。
但陈蓉蓉本着“不能一判了之”的想法,经过多次协调,陈某答应整理乱石,为郑某建房时车辆通行提供便利。同时,为郑某找到了可以通行的运输车辆,让其新房顺利开工。
为促进涉侨纠纷实质性化解,近年来,江口人民法庭以“如我在诉”的意识,拓展“六朵云”工作法,搭建全云智慧法庭,有效破解涉侨纠纷时空难题。首创“赡养案件联合监督做法”,强化华侨子女赡养义务履行监督,守护失独老人晚年生活。
■下沉服务 助“治”行稳致远
一个寻常的午后,法官陈蓉蓉收到初中生小陈分享的生日蛋糕。去年,民警在巡逻时发现离家出走的小陈。由于小陈拒绝沟通,民警只能求助江口人民法庭,邀请陈蓉蓉共同劝解小陈。
陈蓉蓉与小陈独处了1个多小时,逐渐打开其心扉。小陈哭诉自己内心的孤单与父母的不理解。在法官耐心的开解下,小陈表示愿意与父母好好沟通,和父母回了家。
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工作是江口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庭为侨乡的孩子们打造了各式各样的法治活动和司法服务,有共建、共办的关爱侨乡留守家庭服务站、新墩侨乡留守孩子夏令营,有特色、新颖的侨乡家长跨国法治座谈会、“小小法官体验日”,也有长期坚持开展的法治夏令营、法治课堂、模拟法庭、法庭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用法治的视野关注陪伴侨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全媒体记者 蔡玲
通讯员 黄琳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