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朱建婷 文/图
“148”,谐音“要司法”,寓意群众遇到法律方面的困难与问题,可以找司法行政机关求助。近年来,市司法局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实施以“148”法治护航行动为核心的系统性品牌创建工程,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提升服务保障
“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办结,你们的服务太贴心了!”前不久,来自北京的阮先生在莆田市学园公证处办妥了困扰已久的房产继承公证手续,对公证规范优质与温情连连称赞。
原来,阮先生定居北京,因继承关系复杂,无法按常规流程办理房产继承手续。了解到阮先生的实际困难后,公证处迅速响应,启动“互联网+公证”服务模式和“容缺受理”应急机制,通过电话和线上平台指导阮先生准备材料、提交申请,指派资深公证员负责此案。该局员工加班加点,严谨高效地审核材料、制作文书,于受理当日即为阮先生办结了所有继承公证手续,真正兑现了“即来即办、一次办结”的郑重承诺。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公证需求,这几年我们公证处在便民服务方面出台了很多举措。精简证明材料、缩减出证时限、落实‘最多跑一趟’政策,还有‘容缺受理’制度,让当事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跑一趟就能成功办理。”资深公证员朱丽娜告诉记者,公证处还推出了多项特色服务,如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网上预审、法律援助、军人优先等服务项目,打通便民利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系列务实创新的便民举措,有效破解了群众办事“路途远、跑腿多、耗时长”等痛点难点问题,让公证服务不仅更具效率,更增添了直抵人心的司法温情。
12348法律服务咨询热线平台是市司法局为群众提供的全时空、多元化、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12348平台同12345便民服务热线归并运行,提供“7×24”小时服务,实时提供来电法律咨询、业务咨询、预约、办理等服务。今年以来,热线接听咨询6232次。
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调会)展现高效能,两天内连续成功调解3起复杂医患纠纷,彰显了调解的速度与温度。
市司法局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紧盯欠薪、医患、邻里及新业态群体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今年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高效运转,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万件。以“抓前端、治未病”为导向,市司法局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努力将行政争议吸附在基层、化解在初发。今年以来,全市行政复议机关已受理复议申请263件。在复议过程中,坚持调解优先原则,成功促成59件案件的申请人自愿撤回复议申请,实现了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对于确实存在问题的行政行为,则勇于纠错,直接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21件,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和法治权威。
为助力特殊人群顺利回归社会,市司法局严把社区矫正“入口关”,联合相关部门出台《莆田市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指引(试行)》。创新建立村(居)助矫员制度,将社区矫正的监管帮扶力量有效延伸至最基层的村(居)。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构建了“司法行政机关+村居+社会资源”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市司法局组织市学园公证处,为福建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并购提供高效公证服务,以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这是市司法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部署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市司法局推出涉企“一站式”服务、重大项目跟踪服务等创新举措,累计为30余家企业海外业务提供公证支持,出具涉外公证文书100余件。
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金国介绍,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该局推动市县两级行政部门用好“闽执法”平台和“全市一张图”平台,对行政执法案件进行全流程、穿透式的监督管理。同时,牵头组织开展基层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典型案例整改带动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建设。
据悉,该局纵深推进“综合查一次”制度,依托“全市一张图”平台,2024年推广“综合查一次”以来,全市累计制定“综合查一次”方案193个、计划247个,涉及事项514个,完成检查对象509个,减少检查次数825次,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自2024年“闽执法”平台推广运用以来,推动全市31条线214个行政执法单位运用“闽执法”平台累计办案17万余件。严格执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今年以来,完成全市114个执法主体521名执法人员证件核发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持证行政执法人员7077人。
此外,市司法局持续落实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四全”工作机制,完善涉企规则,开展莆田市“千名律师进千企”专项行动,以一系列精准、高效、贴心的法律服务举措,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行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