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A3:涵江观察 看点
资源活化 金融赋能 产业兴镇
——涵江区梧塘镇联片共建打造产教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镇
  梧塘镇产城融合欣欣向荣。

  图为漏头古渡口全貌。

  西庄淡公园水系正在进行护坡清淤。

  □全媒体记者 周凌瀚 通讯员 林亦霞 杨成航 文/图

  作为连接涵江主城区与山区乡镇的“第一门户”,梧塘镇素有“凤鸣梧桐”美誉,人文底蕴深厚,产业基础扎实。近年来,该镇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聚焦“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核心问题,系统构建“统一规划、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机制,走出了一条资源活化、金融赋能、产业振兴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全域整合唤醒“沉睡资产”

  乡村振兴,最难的是“第一桶金”。

  “我们不缺资源,缺的是把资源‘变现’的通道。”10月13日,梧塘镇党委书记黄雷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面对乡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资产闲置”与“资金短缺”矛盾,该镇打破村域界限,推动跨村整合、连片开发,构建“全域整合+金融赋能”模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价值跃升。

  古厝闲置、土地零散、民房空置,这些散落的“珍珠”如何利用?梧塘没有零敲碎打,而是做了一道“整合题”:沁后村6幢核心古厝与侨联大厦被统一流转20年经营权;5个村的土地和闲置民房实现跨村整合、连片开发。所有这些分散的资源被打包成“资产包”,经专业评估后,真正具备了金融属性。

  散珠串链,价值显现。凭借清晰的资产权属、可行的运营模式和扎实的还款保障,梧塘镇积极争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福建省分行支持,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突出项目的政策契合度、资源稀缺性和收益可持续性,成功获批省农发行乡村振兴专项融资贷款额度2.06亿元,成为全省农发行系统内落地的首例同类项目融资。这笔资金为后续项目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精准布局促进“三圈共融”

  有了资金,怎么花?梧塘镇围绕“人”和“产业”精准布局,以现有街道、水系为框架,将古厝古街、田园荔林、企业高校等资源纳入整体规划,形成“大学城经济圈、集镇区商业圈、工业区生活圈”三圈共融的空间布局,分期分步推进项目建设,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发展的关键处。

  漏头溪畔,古渡正在重生。10月13日,记者来到漏头村,沿溪步行,只见水清河畅、荔林茂密、农田肥沃,古石桥横跨其间,数百间红砖古厝沿地势群聚,错落有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的荔林水乡画卷之中。记者了解到,未来漏头村将串联起水陆旅游节点,打造“漏头—后黄水上游船”项目,形成跨镇文旅共富带。目前,紧邻涵港大道的一号码头游客服务中心和依托古渡口改扩建的二号码头正在加快实施。

  在霞楼村,小吃街道路和沿街立面改造也在有序推进。梧塘还规划在小吃街附近建设一座独具特色的集装箱集市,充分挖掘周边的消费潜力。“这里离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不到百米,学生多、消费旺。”霞楼村党支部书记林智勇告诉记者,改造小吃街、建夜市,正是要让高校的人气“落地生根”。

  “在规划引领下,我们正在加快实施六村联片多个项目建设。”黄雷雨告诉记者,梧塘镇秉持“用产业需求锚定建设方向,靠建设项目蓄积产业动能”的理念,分期分步推进项目建设,优先启动基础性、主线性、惠民性等条件好、带动强的示范项目,重点打造“集镇农文旅融合联片示范区”,根据产业布局需求,定向配套基础设施,确保项目建设服务于产业场景。

  运营为重构建“内生循环”

  乡村振兴项目不仅要建得好,更要运营得好、回报得稳。梧塘镇以产业运营收益为核心,构建“融资—建设—运营—收益”的内生循环体系,确保资金回笼有路径、发展可持续。

  记者在西庄社区看到,西庄淡公园连通涵港大道的道路已完成“白改黑”,停车场硬化完成。公园周围水系正在进行护坡清淤,公园内还将建设一座林下茶舍和咖啡屋。梧塘镇干部告诉记者,未来茶舍与咖啡屋将由镇村共同经营,成为创收项目之一。这些项目不仅美化人居环境,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乡村振兴必须建立可持续的回报机制。对此,梧塘镇通过资产出租、服务收益、农业增收来实现良性循环。”黄雷雨说。

  据介绍,梧塘镇依托项目区内近2.8万师生、4.9万企业职工及4万常住人口的消费潜力,将整合后的古厝、民房等资产统一运营出租,形成稳定收益基础;通过科学定价与阶梯提租,为偿还贷款本息提供可持续现金流。

  梧塘镇还用好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片,策划研学产品,融合传统建筑参观、文创设计、实践教育等多种体验形态;发展停车、充电等轻资产服务,撬动高频消费,加速现金回流;通过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和生活配套,吸引更多学生消费,带动餐饮、住宿、娱乐等产业发展。

  此外,该镇通过386亩土地实施早籼稻与千禧果轮种,优化土地利用,提升亩产价值和品牌溢价。“加上水上游船、民宿集群、研学体验等文旅项目带来的客流,将带动农产市集、田园体验等二次消费,真正实现‘以产促养’、产业反哺的良性循环。”梧塘镇干部信心满满地介绍。

  涵江区梧塘镇以全域整合盘活沉睡资源,创新获批全省首例政策性融资,精准布局“三圈共融”发展空间,并构建运营收益闭环,走出一条资源活化、金融赋能、产业兴镇的可持续振兴新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涵江观察 看点
   第A4版:国内国际
资源活化 金融赋能 产业兴镇
便民!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不用再跑车管所
研究人员开发出“类脑”微型流体芯片
研究发现血液肿瘤致命弱点
图片新闻
食物垃圾开发出替代塑料的天然薄膜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涵江观察 看点A3资源活化 金融赋能 产业兴镇 2025-10-16 2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