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吴琪娜 通讯员 范炳山)记者昨日从市档案馆获悉,该馆发出《侨批档案资料征集倡议书》,动员广大莆籍华侨华人、侨眷侨属和全体市民积极参与侨批档案资料捐献活动,共同促进侨批档案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以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作新成效献礼莆田建市40周年。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档案馆立足全国重点侨乡这一独特优势,通过强化宣传发动、深入调查摸排、及时征集入馆、推进保护利用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侨批档案的征集、保护和利用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馆藏侨批档案700多件。其中,市档案馆今年新征集到侨批档案384件。
开展侨批档案征集活动,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挖掘和保护侨批档案资源,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让沉睡的侨批档案“活”起来、“用”起来。此次征集以自愿捐献为主,所捐献的侨批档案资料应客观、真实。若捐献资料为照片的,应为未经修改处理的原始记录,并附上拍摄时间、地点、内容、人物、拍摄者等简要文字说明;若捐献资料为录音录像的,应播放流畅、画面音质清晰、主题突出,并附上录制时间、地点、内容、人物、摄录者等简要文字说明;若捐献资料为实物的,应附上形成时间、材质、所有者等简要文字说明。
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档案馆长期接受捐献,免费保护和管理社会捐献的侨批档案资料,并向捐赠个人或机构颁发捐献荣誉证书、提供数字化副本和优先利用等优质服务;对不宜捐献原件的,市档案馆将进行数字化扫描复制后退还原件,捐献者也可将原件寄存在市档案馆免费保管。
下一步,市档案馆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福建省侨批档案保护与利用办法》,结合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在保护好利用好现有侨批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侨批档案“宣”的力度、“征”的广度、“用”的深度,积极弘扬“侨”文化、讲好“侨”故事,推动侨批档案征集、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作出档案贡献。
延伸阅读
何为侨批?
侨批又称银信,是指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以及邮政、金融机构寄给国内眷属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包括文书、信件、票据、证书、账册、照片、印章、匾额、谱牒等。侨批档案,是福建省首个也是至今唯一一项世界记忆遗产项目,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莆田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侨历史悠久长远,侨文化底蕴深厚,推进侨批档案保护利用有基础、有条件、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