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宝璋
我准备在学校过年,黄昏时分,在清静的校园内散步,低头深思,情不自禁地回忆往昔的年味。
一
过去在老家大院落过年,最让我感到充满年味的是整个大院落各家各户一起做豆腐。
做豆腐比较费事,但到了过年,非做不可了。做豆腐的前一天夜里,家家户户开始浸泡黄豆。大家还分头清洗磨豆子的石磨、煮豆浆的大锅、压豆花的纱布、木框等。
第二天清晨,我往往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就听到楼下吱吱呀呀磨豆子的声音。每当这时,我赶紧穿上衣服,下楼接过舅母或婶婶手中的石磨杆,开始磨豆子。因为舅母和婶婶早已磨好了一大水桶的豆浆,要接着煮豆浆了。几位堂兄弟姐妹也都纷纷起床,磨豆子的磨豆子、煮豆浆的煮豆浆,整个大院有说有笑,顿时热闹起来。
正当大家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之时,舅母和婶婶已把第一桶豆浆煮好。大家纷纷拿碗舀豆浆,并顺手抓两根油条或两块米糕,开始吃早点。我至今觉得,我们亲手磨出来煮出来的豆浆是最好的豆浆,白白的豆浆面上泛着一层薄薄的黄皮,豆香清醇,甘美爽口。
豆浆煮好后,一桶桶倒进水缸,开始上盐卤。整个大院弥漫着豆浆蒸腾的雾气,舅母已是大汗淋淋,神情严峻。做豆腐,上盐卤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决定着做豆腐的成败。对于这道工序,大家都不敢插手,全指望由经验丰富的舅母亲自操刀。只见舅母全神贯注,一点一点地往豆浆里倒盐卤,并不断观察豆花的凝结。当看着大朵大朵的豆花绽开在水缸里的时候,舅母的脸上才露出开心的笑容。
豆花结成后,我们就用瓢子把它们轻轻舀到覆盖有纱布的木框内,然后盖上木板,再在木板上压大石头、秤砣等,让水透过纱布流掉。待水流完后,拿掉大石头,秤砣,翻开木板,一板白嫩嫩的豆腐就做好了。
当家家户户把豆腐做好,已到了掌灯时分。大家匆匆吃完晚饭,就开始炸豆腐。每家每户的厨房发出“喳喳”烧油的声音。人们把豆腐切成四方形、三角形、条形,然后放入烧开的花生油里,顿时油锅里发出更响亮的“喳喳”声音。不久,放入的一块块豆腐浮起来,颜色逐渐变黄,最后成为金黄色,散发出醉人的豆香和花生油香味,一锅豆腐炸好了。
母亲晚年身体弱,平常的许多家务事由细妹姨或舅母来做,但是过年的油炸豆腐则都由她亲自掌厨。不知怎么的,她在那一天往往精神特别好,油炸豆腐常常要炸到深夜。每当这时,我总担心她的身体承受不了,一直陪伴在她的身旁。这天晚上,我觉得特别的温馨,母亲发白的两鬓沾满了烟灰,她的身上有着浓浓的豆腐香和花生油香。
过年前夕的这一天做豆腐,整个大院热气腾腾、喜气洋洋,欢歌笑语此起彼伏,人人忙得不亦乐乎。我觉得,这就是老家大院子最浓的年味之一。
二
在老家大院落过年,还让我感觉到年味的是隆重地祭祀天地神明和祖宗。
过年的祭祀分为两次,一次在除夕的中午之后,另一次在正月初一清早。过年的祭祀是一年诸节中祭祀规模最大的,祭品最为丰富最为讲究。大厅正中的墙壁上挂着吕祖的像,横案正中摆放圣洁的白瓷观音塑像,旁边则摆放祖宗牌位。人们把二三张大桌子摆在中间,然后在桌子上放置各种供品,焚香点烛,祭天地神明。随后,又把二三张大桌子移到左边,换上另一批供品放置在桌上,再点香燃烛,祭祖宗。
每当祭祀时,母亲、舅母、婶婶等总是怀着敬畏和感恩的心。感激过去的一年里天地神明与祖宗对一家大大小小的保佑,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安康幸福,万事如意。整个祭祀过程,大家恭恭敬敬,小心翼翼,不敢稍有疏忽。在准备供品中,用于祭祀的鸡鸭必须是全鸡全鸭,在煮熟时必须搞好造型。用于祭祀的供品,如不是红色的,均要点上红颜料,或贴上一片小红纸。母亲还叮嘱,所有供品在祭祀前小孩子均不要动,不能吃,要等祭祀之后才能动,才能吃。
在祭祀中,小孩子最喜欢做的,也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大人们烧金银纸。我们手捧一大叠的金银纸,几张几张地投到熊熊燃烧的铁锅里,整个大厅被火光映照得红火热烈,温暖如春。
过年的祭祀,人们在敬畏和感恩的心情中怡然自乐,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祈求未来更美好的生活。
三
往昔,生活水平低,平时大家都吃得粗淡简单,甚至常常食不果腹。人们盼望过年,尤其是孩子们,因为过年是一年中吃得最丰盛的时候。
莆田人在除夕中午吃杂粉。杂粉的主要原料是碎的兴化米粉,放入菜汤里煮,然后再倒进用水调和的地瓜粉,使之变成糊状。用于煮碎米粉的菜汤佐料丰富,通常有海蛎、小肉丁、虾皮、猪血或鸡血、鸭血,切得细细的花瓶菜、大白菜、香菜和油炸豆腐,出锅时再放些油炸花生或油炸薯条。杂粉佐料丰富,味道鲜美,大家都特别爱吃,饭量大增。所以,除夕中午所煮的杂粉量要比平常所煮午饭的量大好多。大姐、大弟都特爱吃杂粉,他们大学毕业后曾在北京、天津工作好几年,每当探亲回来,第一想吃的东西就是杂粉。
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夜宴,俗称“围炉”。这餐团圆饭不仅是全年最丰盛的,而且有几道菜是年年都不可少的。如炒兴化米粉,炒时加一些青菜、海蛎、肉丝、大蒜等佐料,那米粉细如发丝,洁白莹润。又如煮太平燕,将扁肉燕、鸭蛋放入高汤中煮熟,佐以葱花、香醋、味精等,其味道鲜美爽口。
年夜饭后,老家大院落还有一个传统,即大家一齐动手打扫清洗大院地面,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清洗务必在零点之前结束,然后用贴上红纸的大竹篓盖在井口上,所有扫帚也贴上红纸,所有水缸都储满水,因为正月初一至初五就不再汲井水,动扫帚,做卫生了。
除夕之夜的年味,就是家家户户团团圆圆美美满满高高兴兴地除旧迎新。这是中华民族永恒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