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3:三湾潮
~~~
~~~
~~~
~~~
莆仙方言童谣赏析~~~
湄洲岛上的年

  □李天保

  每到岁末年关,中国人似乎成了一群无可争议的“候鸟”,南来北往,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大家都争先恐后往自己的老家迁徙流动。回家过年,成了最亲切的问候,每每说出这句话,每个人的脸上就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过年也一样,除了喜悦的心情与温馨的氛围是一样的,内容却会因地域而有所不同,不过也恰恰是这一些差异的存在,让过年的风俗更显精彩纷呈。

  我的家乡在湄洲岛,自农历腊月十六“尾牙”后,岛上就进入忙年。在外谋生的人,“尾牙”前后陆续归来。忙年的第一步就是“扫尘”,岛上一般是“尾牙”到“小年”这一段时间,都可以择日“扫尘”,并且都挑在海水涨潮的时间内“扫尘”。众人头戴一顶草帽,手拿一把一头绑上“剑叶草”的长竹竿,在各自家里的天花板,各个房间边边角角扫尘去秽,也是一道风景。

  “扫尘”过后,第一个要认真对待的节日就是“送年”了。“送年”主要是拜灶公,需要“送年粿”,以前这时各家就要忙着蒸“红团番薯起”,现在大都是去市集买现成的。

  “送年”之后,农历腊月廿五日这天是“大日子”,说是“廿五日头大”,有忌讳,哪怕别人欠你的债,也是不能在这一天讨的,否则,不吉利。

  岛上自腊月廿六日开始,写春联、贴春联、挂灯笼之外,就是忙“拜拜”了。各家主妇,自此开始,几乎都是红装打扮。之前岛上上年纪的妇女还会梳“妈祖头”,穿“妈祖服”。她们夜里要忙着整饬“五果六斋”敬神供品,第二天还要起大早去各自的社宫、妈祖祖庙祭拜。有打渔的家庭,还要去“土地公庙”,特别是去海边的“土地公庙”祭拜。拜完神灵后,又要忙着准备拜祖先的事宜。

  忙完“拜神祭祖”的事后,就到了除夕。各家主妇就忙着去张罗大年饭、忙着除夕夜“拜谢天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很多家庭主妇,过年期间,基本上忙得连吃饭都是站着吧啦吧啦着吃,用“脚不着地”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不过,她们脸上都是挂着笑容忙碌着。而各家的大老爷们,也就心安理得觉得她们是快乐的,于是,最后连着刚刚浮上心头的一丝过意不去也不见了!

  据说,过年的风俗是源于驱年兽的传说。年兽,又名“年”,为天界一只被锁在石柱上的动物,由紫微星君看管。它每到除夕夜就会闯入各个村落吃人。之后人们发现年兽有三怕,即巨响、红色与火光,于是家家户户除夕夜就放爆竹、贴春联、点灯火用以吓跑年兽。传说终归是传说,不足为信。不过放爆竹、贴春联、点灯火倒真是过年中最喜庆、最热闹、最有看头的事。

  除夕过后,大年初一,最先起来烧火煮面,并忙着“拜面饭”的,依然是各家主妇,祭拜好之后,她们就会次第喊家人起床来吃一碗莆仙特有的手工长寿线面。以前大人如果要哄着孩子吃面,一个最大的借口就是吃过面才算长一岁。吃过面,接着就是去游春了!我们岛上正月初一时,大人小孩几乎都是往妈祖祖庙游春,而在正月初五,就会去鹅尾山游春。

  莆仙地区风俗要过两次年。除夕时,称为“小岁”,正月初四(仙游初五),称为“大岁”。岛上风俗与莆田同,正月初二一般也是不走亲访友,难得初三放松一天,初四就又要忙着张罗“大岁”的年夜饭,初五游春,初六这天,有第一年出嫁女儿的家庭,要宴请女儿女婿回家走亲,或已经结婚生子后的女儿要回家给父母过寿。

  正月初六后,年才算是过完了!很多要出外谋生的人,重新踏上征程。不过,年是过了,热闹却在延续,每年轰轰烈烈的元宵大戏就要开张了!岛上正月初八拉开闹元宵的序幕,热闹会一直延续小半个月。

  年,《尔雅》释为:“取禾一熟”也。从这点说,过年就是庆丰收,庆丰衣足食。今天,值此岁末年关,我也借着这篇文章,给大家送上新年的祝福,祝大家每天日子如过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国内国际
   第B1版:民生
   第B2版:荔城观察 生态
   第B3版:三湾潮
   第B4版:金融周刊
年味杂忆
立春
红团
湄洲岛上的年
嘻哈谣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三湾潮B3湄洲岛上的年 2024-02-06 2 2024年02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