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A2:书香
《解码自控力》:~~~
~~~
~~~——民间文化背景下的老虎(一)
~~~——读陆晓娅《旅行中的生死课》
“孝子雄”与“出虎灾”
——民间文化背景下的老虎(一)

  □陈锦

  笔者成年以后,回老家生活的时间零零总总不足两年,期间却恰逢间断了三四十年的远祖祖墓祭扫活动。这座祖墓的主人是我们本地几千口族人的共同祖先,原居菜溪乡,一支后裔在我们现在的居住地开族,他的墓葬仍在菜溪乡。

  记得那次参加祭扫的族人约有三四百人。我们来到了热心族人预先清理过的祖墓墓地,一位年过半百的族人自告奋勇为大家介绍长眠于此的这位“祖公”。

  这位祖公生活在明朝,单名“雄”,世称“孝子雄”。接着,他说起了“孝子”的事迹:孝子的父亲卧病,孝子听说七八里外的后山岭尾有一眼泉水能治病,于是祈愿而往。当时正好“出虎灾”,乡民遇袭丧命的噩耗四处传来,孝子一路上也多次遭遇饿虎当道,但侥幸不为所伤。当他取水回来即将到家时,不幸跌了一跤,提桶里的水全泼了,孝子不禁悲声哀号,这一哭,就地涌出一股清泉,孝子取水给父亲饮用,结果把父亲的病给治好了……这眼泉水就是现在的“孝子泉”。

  笔者当时并不知道这位祖公是县志里有传的孝子,加上那位族人讲述的故事情节像是现代人的草草杜撰,所以,对典故本身不甚在意,但对典故所说的“出虎灾”却颇感好奇。

  老虎(华南虎)是天地间的尤物,它的体色豪贵庄严,它的神勇让人叹绝,它的威胁又让人恐惧。民间认为,老虎的爆发力是它体重的十倍,而成年老虎的体重可达三四百斤,它的力道可想而知,加上爪牙之利,扑腾之疾,如果要攻击人的话,尽管我们自称人类是万物之灵,到这节骨眼上恐怕只有哀叹不“灵”了……这就难怪虎口下幸存的人会“谈虎色变”。

  由是,笔者想,“唐打虎”(出纪晓岚之《阅微草堂笔记》)应该是跟“庖丁解牛”一样的寓言故事吧?试想,这种杀虎技法即使可行,但要习练起来也得有“乖乖虎”配合才行;而至于徒手制服老虎的勇士,恐怕只能从演义小说里找到。

  民谚有“死虎活须”的说法,说是老虎嘴边的触须有剧毒,并且布满倒向的锋利细齿,能轻易划破人的皮肤,并使人中毒丧命。而且,即使老虎死去了,须的威胁依然存在。所以,据说旧时猎人杀死老虎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燎去虎须,以防误伤。

  民间有“虎生三子”的说法,谓其长为“虎”,次为“彪”,季为“豹”。其他地区民间也认为有“彪”这种动物,样子像虎而斑纹更鲜艳,勇猛程度不如老虎,但不认为是老虎一胎所生。

  那么,“出虎灾”又是怎么回事呢?从现象上说,“出虎灾”就是指频繁发生老虎猎食人类的惨剧。

  民间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老虎跟人类的关系是井水不犯河水,老虎虽然勇武绝伦,但总体还是怕人的,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更不会吃人。但是,当“虎口”猛增,野生猎物不足以果腹时,饥饿的老虎就会入侵人类的居住地,猎食牲畜和人类。据说,老虎一旦吃了人,就会继续吃人,从而变成嗜好人肉的“食人虎”。

  一个地域一旦出现一只或多只这样的“食人虎”,就是所谓的“出虎灾”。而消弭“虎灾”的治标做法就是,找到“食人虎”并消灭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书香
   第A3版:国内国际
   第A4版:生活
开启通往成功与幸福的大门
荐书
“孝子雄”与“出虎灾”
书写旅行中的生死思考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书香A2“孝子雄”与“出虎灾” 2024-07-14 2 2024年07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