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枇杷夏梢修剪、脐橙套袋时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果农在农技人员指导下抢抓农时,有序开展果树管理。
该村党支部以“党建+农技人员+村种植能手”为抓手,组建党员先锋队,送“技”到田间。“需要及时恢复树势,同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治,防范夏季各类气象灾害,提升来年枇杷产量和品质。”党员农技人员一边讲解一边指导村民修剪。
近年来,下垞村党支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探索乡村振兴“红色合伙人”模式。这些“红色合伙人”是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党员致富能人、合作代理商等。他们引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全村人民,
下垞村推行“党支部+代理商+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共同参与,积极寻找合作的农户和代理商,拓宽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
党员陈文锁、陈伟是村里的枇杷种植能手。以前,他俩种的枇杷品种单一,且受传统思维束缚,缺乏品牌意识,“有产量没价格”,经济效益较低。后来,驻村第一书记蔡文耀主动对接,深入剖析原因,动员两人带头嫁接优质枇杷。经过3年精心管护,嫁接优质枇杷获得了好收成,蔡文耀还帮助农户设计了外包装和Logo,增加了果农收益。
“红色合伙人”定期走访摸清村里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建立“家庭档案”。哪个家庭需要就业,哪个家庭需要调解矛盾,哪个家庭需要救助,都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到一些家庭的“病情”后,则“对症下药”,实现精准服务、精准管理。
“去年9月承包了果蔬大棚种草莓,每亩收入2万元。”刚从果蔬大棚忙碌回来的脱贫户罗金灿高兴地说。先期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户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蔬菜大棚种植行列。
下垞村党支部书记周国章介绍,该村依托当地高山生态资源,引进专业合作社,发挥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为农户稳定、持续增收注入强大动力,实现了村集体、农户、企业收益共享。
“红色合伙人”的力量还来自下垞村党支部的结对共建单位。他们挖掘陈国柱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共建共赢谋发展。
下垞村围绕陈国柱故居发展乡村旅游。完善乡村红色旅游综合体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在九华山景区修建了80多个停车位,大大方便了游客。
停车场安装智慧停车系统,场内车辆停放有序。前来观光的游客陈女士说,以前开车到这里,转好几圈都很难找到停车位,现在停车方便了许多。
村里完成旅游道路硬化1100余米,提升改造村民房前屋后的空地、杂地,美化村容村貌。在陈国柱故居至九华山景区道路两旁,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在九华山景区,修建2座3A级旅游公厕,增设了无障碍卫生间和第三方卫生间,解决游客“如厕难”,改善了旅游环境。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下垞村探索枇杷延伸产业链,“红色合伙人”推动组建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合作社,积极与市内企业对接,建立机制,让枇杷销路不愁,并在民宿点周边,配套打造了枇杷文化墙,发展枇杷加工、采摘体验等业态,丰富游客居住体验。
下垞村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离不开村里“红色合伙人”的谋划和引领。
翁国城 陈承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