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A4:生活
涵江区在全市首创侨房认养模式——
保护侨乡建筑 留住“根”与“魂”
  图为江口华侨纪念馆。 陈琳 摄

  11月下旬,位于涵江区江口镇东大村的华侨纪念馆等9处侨房有了新“朋友”。华正自来水厂、荔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幸福原味供应链管理(莆田)有限公司、新飞天鞋业有限公司、明珠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认养了这些侨房,和它们正式“结亲”。这是涵江区在全市首创的侨乡建筑保护新举措。

  江口镇是福建著名侨乡,侨房是侨胞爱国爱乡的见证,是侨胞“根”的象征、“脉”的传承,也是其心中的乡愁记忆。据统计,江口镇现有代表性侨胞故居祖屋、特色历史老宅112处。在岁月的洗礼和历史变革的浪潮中历尽沧桑,很多侨房已人去楼空,珍贵的老建筑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正面临保护传承的难题。

  近年来,涵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侨乡建筑保护工作,深入推进“侨厝赋能”工程。区委统战部向社会发出“江口镇侨房认养倡议书”,发动在涵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认养侨房,并签订认养协议,让更多的人参与侨房保护,让“沉睡”的侨房“苏醒”过来,讲好侨乡故事。

  今年以来,江口镇细化推出侨房认养方案,第一批次推出东大村34幢侨房;第二、第三批次各推出上后村等39幢侨房。据了解,认养单位每年向被认养侨房所在村(社区)委员会交纳认养费用5万元,认养协议3年签订一次,认养的费用主要用于该幢侨房的防火、防水、防蚁等日常维护修缮与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在法律或政策许可范围内,允许认养的个人和组织合理使用侨房,但不得转让、抵押。

  福莆仙东岳观第一时间认养了“夕阳楼”“乌秋楼”2幢侨房。东岳观负责人蔡金水感慨地说,每一座侨房背后,都是一段家族奋斗史。这些中西结合的侨乡建筑群落,是近代江口人“开眼看世界”的绝佳写照。东岳观积极履行民间组织的责任和担当,认养侨房,希望通过保护好侨房,唤起后人对侨胞先贤的颂扬追忆,传承好江口华侨精神。由江口籍乡亲王胜洪创办的福建华鑫宝珠宝有限公司也认养了“迎仙驿”侨房。他说,希望能尽企业的绵薄之力,帮助做好老侨房的保护、活化、利用。

  如今,东大村被认养的首批侨房焕发新活力。村里除了秉持“修旧如旧”原则保护老建筑,还在不改变侨房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充分拓展内部利用空间,丰富其用途,将侨房兴办成家风家训馆、华侨纪念馆、民俗馆、文创体验馆以及民宿、餐厅、茶室等多元活动场所,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由江口镇归国华侨联合会认养的华侨纪念馆,设立“漂洋过海”“奋斗历程”“游子思乡”“江口侨领”“情系桑梓”等11个主题展厅,通过图片介绍、场景还原、全息影像、雕塑绘画、实物展览、互动体验等方式,全面展示华侨移民史、奋斗史、贡献史及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涵江区弘扬华侨爱国爱家精神和传承华侨文化的重要窗口,每周末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林亦霞  林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书香
   第A3版:国内国际
   第A4版:生活
保护侨乡建筑 留住“根”与“魂”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山里的早晨
惜物养德
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文旅“金钥匙” 打开“幸福门”
点亮留守儿童“微心愿”
培训家庭健康指导员
图片新闻
社会共治 共享健康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生活A4保护侨乡建筑 留住“根”与“魂” 2024-12-01 2 2024年12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