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许多家长不敢提、不愿提,孩子也不敢跟家长谈。如果能够科学教育、正确引导,有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一些悲剧本可以避免。”省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省计生协青春健康项目省级师资田燕贞在新闻沙龙上说。
“首先,家长首责,理解青春期性成熟。”田燕贞认为,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的重要时期,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急剧变化阶段。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初也是影响最深的场所,面对青春期孩子,家长要担负首要监护职责,从“不愿意讲”变为“我懂得怎么跟孩子讲,怎么科学讲”,以疏代堵,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主动参加家长学校、公益课堂等学习,转变教育理念,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其次,学校重视,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田燕贞说,教育部发布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目标内容及学科覆盖建议”中,明确提到“重视青春期性健康”“理解性、爱情和婚姻的关系”等。学校可通过日常教学,将相关内容融入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比如,南平邵武有位高中化学教师在第一节课以“早恋”为话题,帮助孩子拓展对同伴交往的正确认知。对于青春期相关教育,各学科可以因地制宜,融入课堂教学。
“同时还要部门合力护航。”田燕贞介绍,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与教育部于2022年启动青春健康教育师资联合培训工作,贯彻落实《生殖健康促进行动(2023—2025年)》和健康学校建设有关要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宁德古田县为例,当地计生协联合教育、卫健、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联合发文实施“青春健康 沟通之道”家长成长项目,从家校社三方面合力护航青春期孩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