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3:三湾潮
在一湾浅浅的海峡边上

  □王晓

  夏天的午后,平潭猴研岛上风景殊美。

  猴研岛正对着台湾海峡,距台湾新竹南寮渔港仅68海里。这儿的海边景致完全吻合一直以来我所想象的海边美景。迎着海风,走在步游道上,融入人流中,眺望着海天浩渺的台湾海峡,湛蓝色的海面明媚而深邃,午后风急浪起,波涛一阵一阵地涌来,拍打着崖岸乱石,浪涛翻滚,色彩饱满明亮,像极了一幅18世纪西方古典浪漫主义风格的油画。

  岛上奇岩怪石参差错落,据说有块石头像一只眺望大海的猴子。贪恋海边风物的我无暇留意哪块石头像猴子,一路沿着磴道穿石而过,边走边看风景,一直走到小岛高处,那儿有一处巨型“邮票”景观。“邮票”以中国版图东南角为图案内容,用镂空图案展示台湾海峡轮廓。很多人站在“邮票”前,排队等着拍照留念。海风拂过,很自然地让人打了个激灵,想起余光中《乡愁》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句诗。这儿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从“邮票”上看,海峡两岸近在咫尺,这又让人想起同一首诗中的另一句诗“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来到猴研岛,人们常常由这张“邮票”关联到“乡愁”的种种隐喻和象征。

  猴研岛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特定景观都明确无误地表达着《乡愁》意象,让乡愁主题具象化了,由此也打开了一扇通往乡愁之路的门户,让我陡然想起了年初欠下的一笔与乡愁相关的“文债”。新年第一天,市杂文学会组织了一场永春采风活动,第一站来到余光中文学纪念馆。进入大厅,迎面而来的是挂在墙壁上的《乡愁》手稿图样,传统的右起竖排繁体格式,字迹如诗人那般清癯。以前也读过《乡愁》,但未能融入作者乡愁的情境里。在诗人的乡愁原乡里,父老乡亲们以诗人为荣,精心布展,把纪念馆的氛围营造得馥郁芬芳,真实地还原诗人生平及创作历程。然而当我准备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文字时,又觉得无从着笔。对于乡愁,我有所思所感,却没把握驾驭这么宏大的主题,便搁置了下来。

  猴研岛上,海风悠长有力,随着澎湃而来的波浪,拂过人潮,又拂过海岸线,往远方的陆地拂去。一瞬间,“浅浅的海峡”变得盛大起来,仿佛正演绎着一个关于乡愁的宏大叙述。1928年春,诗人余光中孕育于福建永春洋上村新坂堂右大房;1972年诗人在海峡另一侧的台北厦门街,用20分钟一挥而就写下《乡愁》;2003年,余光中第一次回到永春,“一扫经年的乡愁”。而今诗人已逝,乡愁仍随着海风徜徉在这一湾浅浅的海峡之上,萦绕在无数人的心头。

  自由的海风一定记得乡愁来去的痕迹,定然会携着乡愁,穿梭交叠无序的时空,越过海岸线,拂过旷野,在无数个清晨,抵达那个在永春县城边上的小村庄,浅唱低吟地徜徉在村边葱绿的桃树林,轻柔如梦,凌乱了盘旋在冈峦上的阵阵炊烟……

  从永春洋上村到隔海相望的台湾,因为《乡愁》这首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猴研岛上叠加在一起,通过人文主题与自然景观水乳交融地呈现出来的乡愁主题,凝滞在今昔交融的特定时空里,使得猴研岛“邮票”成了海峡西侧的地标景观。

  红日渐渐西斜,将“邮票”、岩石和人的影子拉得斜长。我伫立在“邮票”边,静静地眺望着寥廓的海峡。此时落日如金,抹红了这一片海,西边天空像一块绯红的天幕,气象恢弘,汪洋恣肆。海边夕照浓烈如斯,心里却渐次惆怅。在悠长海风中,一艘客轮从澳前对台客轮码头驶出,在残阳余晖中慢慢地驶向外海,前方浩渺的大海上,浪花翻滚,波诡云谲,客轮后面是绵长又纠缠的海岸线。我不知道这艘客轮将驶向何方,但我知道一定有新的故事正在发生。

  眼前一切象征和隐喻都指向乡愁,而乡愁总是在故乡与异乡之间建立起某种隐秘的指向性联系,总让人在异乡遇见乡愁。早前人们认为乡愁是一种病,征候包括但不限于胸腔紧迫、喉咙紧迫、胸口疼痛等,并引发绝望情绪,因应着一个人与陌生的周遭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地彼此调适,从而被编辑一部分基因密码。当乡愁在往来之间涌上心头之时,正是基因密码在生命土壤中埋下的种子悄然破土萌发着生长着。而今乡愁已经跨越了人们早前所认知的医学意义上的病症,然而本质上乡愁仍然有非常真实的生理症候。

  夕阳西下,天光慢慢暗沉,海水不复先前蔚蓝,泛着暗灰色。日暮乡关何处是?黄昏已至,一种忧伤的情绪涌上心头,我知道这就是乡愁。此时的猴研岛仿佛是一处乡愁集散地,让人诚惶诚恐,一遍遍地叩问乡愁所指何方。

  这天一大早,我从小城驱车来到福州,再从福州来到平潭。福州是我祖籍地,而我在小城里土生土长,一路走来,很少会去多想这两个地方对我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很少出远门的人而言,我很喜欢这样的短途旅程,路途并不遥远,但要渡海而来,这或多或少有跨越山海的象征意味,使旅程有了宏观意蕴,而海边大风景大地貌更能激发出盛大意绪,诸如对乡愁的终极理解。

  此刻我站在猴研岛高处巉岩上,聆听这“一湾浅浅的海峡”与天风海涛的窃窃私语,在潮音声中,时光倥偬而过。新年第一天,我行走在余光中老家的乡愁之路上,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夏天,我来到海峡一侧的猴研岛上,默默地对视着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在乡愁的道场里,每一帧画面都与乡愁有过约定,也是时光给予人们的馈赠和补偿,承载着那份悠长而缠绵的乡愁。此刻乡愁如野马尘埃充盈在海峡的这一端到那一端,落日的黄昏、蜿蜒绵亘的海岸线、“邮票”里的海峡轮廓、驶向暮色的客轮……天地浩渺寥廓,无一不是乡愁意象。乡愁如此浩大,无远弗届,可以无限绽放在悲欣交集的人世间,是一个宏大叙述,但诗人余光中通过语言重塑时空,把乡愁置于他在永春老家那个小村庄和这一湾浅浅的海峡里,让无数人共情共鸣,并以此抚慰世道人心,故乡并不遥远,只是咫尺之间的“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也不过是一张可以跨过海峡将之寄送回乡的邮票。

  在美丽的黄昏,我站在海峡最窄处的一端,在遭逢人间大美的地方重新审视世间,安放自己的乡愁。在不尽的时空里,诗人的乡愁意识给予我生命许多滋养,让我意识到故乡不仅仅只是祖籍地,它也可以是文化地理上的,生我养我的异乡终将被重塑成熟悉的故乡。而远去的诗人和我们并无阻隔,因为乡愁,他和我们的声息是相通的,在无尽的时空里,有着不尽的关联。

  残霞渐坠,暮色四合,一轮上弦月已升至半空,夜空如深蓝色天鹅绒那般深邃。在蓝调的夜空下,一旁的“68小镇”灯火阑珊,鳞次栉比的房屋像舞台背景里的建筑剪影一般……在海水重重围困中的猴研岛上,我深陷时间漩涡里,咸涩海风拂过,时光如潮水般漫过肌体,在异乡的人间烟火里,乡愁更加浓郁了。

  当我们融入离去的人潮中,一个美丽黄昏已在“一湾浅浅的海峡”边消失了。世间的美好总是在一个转身后,在婉转的流光中谢幕、消逝,让人拂袖不忍,却之难舍。然而黄昏切割不了涌动而来的乡愁,夜色愈重,乡愁愈浓。徜徉集结在猴研岛的乡愁,昭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的韧性和伟力,象征着诗人对乡土的眷恋和大爱。《乡愁》之所以感人至深,在于诗人将乡愁寓于生活感遇中,融入自然风物,超越了庸常,呈现出一种源自大地恩情的家国襟怀气象。诗人虽已远行,乡愁留在永春,也留在南京台北高雄等诗人曾经伫足过的地方,也一样流淌在猴研岛上,流淌在无数人热爱的乡土之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妈祖 快评
   第A4版:国内国际
   第B1版:民生
   第B2版:荔城观察 生态
   第B3版:三湾潮
   第B4版:金融周刊
在一湾浅浅的海峡边上
壶口一望
一日光一日暗
芦花深处
夜之诗(外一首)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三湾潮B3在一湾浅浅的海峡边上 2024-12-10 2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