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勇
冬天最美、最诗意的意象是什么呢?是芦苇。
我家在萩芦溪畔,从小就对水有感情。周末经常在溪畔行走,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水天一色的壮美景观。
冬日的萩芦溪,又是一番景象。寒山瘦水,长着大片茂盛的芦苇,层层叠叠,浩浩荡荡。芦花毛茸茸,洁白如雪,轻轻扬扬,密密地挨着,如散落在水边的云朵,又像写意画,点染了时光的意境,把萩芦溪装扮得美轮美奂。风吹,芦苇轻轻摇曳,像是在跳优美的舞蹈,又似乎在倾听风的低语,诉说自己的故事。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这片芦苇之上,每一根芦苇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辉,闪烁着温暖而宁静的光芒。黄昏时分,晚霞映照着芦苇荡,染成了一片橙红,梦幻而唯美。此时的芦苇荡,多了几分神秘与静谧。水面上倒映着芦苇的倩影,虚实相映,如梦如幻。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打破这份宁静,却又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只沐浴在芦花深处的闲云野鹤。
芦苇的美是素雅而轻柔的,冬天的惬意氛围在这里轻易获得,让人在寒风中心头一暖。成片的芦苇,吸引了不少游客观赏、拍照打卡。他们走入芦苇丛中,轻抚洁白的芦花,闭上双眼,深呼吸,闻淡淡清香,感受乡野的气息。
听!芦苇荡中传来声音,那是鸟儿的歌唱,昆虫的细语,风儿与芦苇的对话。有一天,我带着侄儿、外甥女去溪边玩。在芦苇荡中,孩子眼尖,“阿伯,你看,芦苇上有一个小鸟窝。”拨开芦苇叶,走近一看,天哪!鸟窝里有鸟蛋,还有刚刚孵出的小鸟。大概是害怕我们拿鸟蛋抓小鸟,不远处的鸟妈妈鸟爸爸“叽叽喳喳”不停地鸣叫,似乎是警告我们不要动它们的孩子。小孩子天性喜欢新奇,觉得小鸟好玩,硬要把鸟蛋、小鸟拿走,我不让他们拿。我说:“鸟是人类的朋友,爱鸟护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绝不能伤害他们。”听了我的话,几个小孩子点点头。我们离开鸟窝,不再打扰小鸟们快乐的生活。
其实,芦苇不仅仅冬天才有,在四季,芦苇的形象都很美丽。春天时吐着嫩绿,夏天时高大飘逸,秋天时芦花纷飞,冬天则是沧桑而执着。它见证了四季的更迭,见证了生命的轮回,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我最喜欢在冬日的暖阳下看芦苇,透过芦絮,是蓝天白云。站在溪边,一方面感受到溪水的深邃,一方面又因为有芦苇的坚守,冬天变得美好。
芦苇是普通的水生植物,生命力极其旺盛,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见到它的身影,无须特别呵护,和那些温室的花朵相比,它似乎像一个放养的孩子,散发着健康和活力。一株芦苇,并没有什么卓越风姿,成百上千株芦苇形成丛、形成簇、连成片,那就彰显出生命的品格。“纵然一夜风吹去,只有芦花浅水边”。抓住一支苇秆,折下芦苇花,偎在脸上,柔柔的,痒痒的,放在掌心,吹一吹,那洁白的、轻盈的、柔美的芦苇花儿便飘了起来,就像一支支小小的降落伞,松松散散落在溪流中,一闪一闪地灵动。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总喜欢摘片芦叶,放在嘴边,吹出鸟鸣似的歌声。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溪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唤着……
也许,河流会冻结,浪花会凝结,芦苇却冻而不僵。芦苇可以随风晃动,但不会趴下,更不会被狂风连根拔起。芦苇,在我眼里就是一位勇士,朴素执着,坚韧不拔。
其实,芦苇的形象不仅具有多样性,内涵也十分丰富。在遥远的先秦时代,人们就用芦苇代表纯洁的爱情,赋予其美妙的含义。它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作蒹葭。先秦《国风·秦风·蒹葭》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里的蒹葭,就是河岸的芦苇。
冬天的芦苇,是大自然的诗篇。